台灣好食材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好食材
在一般人的認知裡,預防或治療骨質疏鬆症,多半補充維生素D及鈣片等,衛福部台南醫院中醫師魏廉鴻則以中醫觀點治療骨質疏鬆,認為首重補腎、補脾及壯骨,建議30歲以上民眾平時多吃黑芝麻及山藥、骨碎補等食物,配合日曬及適度運動,就能擁有健康的骨本。
魏廉鴻醫師指出,骨質流失的過程通常沒有症狀,無聲無息的發病過程,使骨質疏鬆症被稱為「隱形殺手」,從15年的健保資料中發現,台灣每年髖部骨折的病例數約為1萬6000名,女性約為男性2倍;而10名髖部骨折的老年男性中,1年內因臥床造成感染而死亡約為2人、女性為1.5人,均較同齡者平均死亡率高出許多。
魏醫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全身性的骨骼疾病,現今科技尚無法測定骨質強度,臨床上主要根據骨質密度測量值診斷,傳統中醫也無「骨質疏鬆症」病名,但依據症狀相似性,中醫典籍有「骨痺」、「骨痿」、「骨枯」、「骨縮」等描述,原因則可分為腎虛、脾虛與血瘀,當目前身高比年輕時身高差距大於3公分時,就可能患有骨質疏鬆症。
魏醫師表示,中醫提供骨質疏鬆治療另一個選擇,以補腎、壯骨為主,配合益氣健脾、活血化瘀的藥物增強療效,同時依藥食同源的觀念,利用藥膳補充營養達到輔助治療的效果,常見的藥膳如骨碎補豬腰湯、養生芝麻糊等。
魏醫師指出,中醫養生原則是管住嘴、邁開腿,因此含鹽量高的食物、酒及咖啡因必須減少攝取,並養成運動習慣,快走或慢跑可有效增加骨質密度,配合太極拳或八段錦等養生操可訓練平衡感預防跌倒,另外適當曬太陽,增加體內維生素D生成,從日常生活做起,改善骨質流失、預防骨折。
(本文授權轉載自台灣好食材)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