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力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食力
微生物無處不在,當我們一口口吃下營養滿分食物的同時,其實微生物也在覬覦著你的食物!但透過瞭解這些微生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並在日常食材的挑選、保存或操作時多加留意,其實人人都能成為「食安達人」,保衛你吃下肚的每一口飯!
微生物無處不在,當我們一口口吃下營養滿分食物的同時,其實微生物也在覬覦著你的食物!而國際上也不乏許多微生物的中毒事件,例如2018年11月底美國及加拿大爆發過的蘿蔓生菜受O157:H7型大腸桿菌污染事件,就造成民眾人心惶惶。但這些細菌都是怎麼來的呢?各國會發生的的微生物的食品中毒事件是否都一樣呢?
國際食品科技聯盟(IUFoST)首任全球大使羅揚銘教授表示,各國的飲食習慣不同,常見的食品中毒事件的病原菌也會有所不同。而以一般台灣常見的中式料理來說,因為烹調方式常以大火快炒,故與一般生食相比是降低了些風險,但民眾仍不宜輕忽!
根據2016~2018年食藥署食品中毒案件病因物質分類統計,由細菌所引起的食品中毒案件數以仙人掌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腸炎弧菌、沙門氏桿菌位居前4位置,羅揚銘說到,這些微生物因其作用機制不同其所導致的症狀及潛伏期也有所不同。
仙人掌桿菌
常出現於冷藏不當的食品或剩菜剩飯中,潛伏期大約在1~5小時或8~16個小時左右,其症狀也有噁心嘔吐或腹瀉的不同。而此菌種因為會產生具有耐熱性的內芽孢,剩菜剩飯的反覆解凍亦有可能促使仙人掌桿菌生長。
金黃色葡萄球菌
常存在於人體的皮膚、毛髮、鼻腔咽喉等粘膜或糞便中,而化膿的傷口更是容易出現,金黃色葡萄球菌也常污染乳製品、肉製品等高蛋白質食品與生菜沙拉,其潛伏期大約1~7小時,患者常有上吐下瀉或輕微發燒症狀,而因腸毒素對熱的穩定性高在100°C沸水中30分鐘仍無法被破壞,故食品操作人員在調理時就應戴好手套或衛生帽並注意個人衛生,避免可能的感染。
腸炎弧菌
具嗜鹽性,故常出現於海鮮產品的生食中,易透過沾板、菜刀等生熟食交叉感染的間接接觸引起食品中毒, 潛伏期大約5~72小時,大多患者具有噁心、嘔吐、腹痛、水樣腹瀉等症狀。
沙門氏菌
常出現於受污染的禽畜產品、乳製品等動物性食品或豆製品等高蛋白質的植物性食品,其潛伏期大約4~48小時,常見症狀有下痢、腹痛、寒顫、發燒等,但因其耐熱性低煮沸5分鐘即可將其殺死,故充分加熱後立即食用便可降低其風險。
羅揚銘表示,一般食品加工的方式常常是種「妥協」,如何在避免微生物污染且延長保存的效果的同時,又保有食品的營養價值及品質。羅揚銘以微生物生長相關的水活性、pH值、溫度與其食品加工的方式做舉例:
1、水活性越高,微生物越容易生長
水活性與微生物在生長反應時可利用的自由水有關,當水活性低於0.85時,可大幅降低微生物的生長機會,在一般傳統加工上常見的乾燥手法等,便是透過降低食品水活性的方式以延長食品保存期限。
2、pH值越低,越能抑制微生物
一般微生物生長的最適當pH值在6.5~8.5,因此在食品加工上也常透過酸化的方式使食品pH值降至4.6以下,以避免微生物的生長,但酸化因容易影響食品本身的風味,故仍常配合其他加工方式來達到延長保存期限的效果。
3、利用高溫加熱可殺滅微生物
每種微生物所合適生長溫的也有所不同,在傳統罐頭加工上也常透過121°C蒸氣加熱25~35分鐘的方式,使有害的微生物被殺滅。而冷藏、冷凍的方式雖可以減緩微生物的生長並殺滅食品中可能存在的寄生蟲卵,但並不能完全達到殺菌的效果,故在保存加工時仍須謹慎。
最後羅揚銘也說到,民眾在平常保存食物時就應注意,在冷凍冷藏儲存食品時除了應妥善包覆外,也應該盡量將生食放置於下層避免滴液再次污染熟食,此外也要避免食品重複解凍與冰箱中存放過多食品影響降溫功能。在烹調時食物時也應注意個人衛生、避免生熟食交叉污染,若外食也應慎選衛生安全的餐廳,以降低可能的食品中毒風險。
而透過瞭解這些微生物生長的關鍵因素並在日常食材的挑選、保存或操作時多加留意,其實人人都能成為「食安達人」,保衛你吃下肚的每一口飯!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