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晚報╱記者曾桂香、曾宛琳/台北報導】
名人與名店的迷思
這幾年台灣大街小巷冒出不少麵包店,從得獎麵包師、到一般名人推薦代言時尚店,甚至有歐洲、日本名店,不同口味的麵包,各有擁護者;原本台灣消費者就有較愛香味濃郁麵包的偏好,如今再加上名店、名人的支持,在台灣,怎麼樣才算是好吃的麵包,其實消費者有各種不同的想像。但吃進肚的麵包究竟是「天然健康派」或「好吃人工派」,可能多數人沒想過。
什麼是好吃的麵包?台灣消費者傾向認為,一定要有香味,餡料要豐富,最好不要太硬。為了賣相,很多麵包店,不敢賣淡而無味的麵包,因為在競爭激烈的麵包店產業中,只有像吳寶春這種冠軍師傅,才敢專賣台灣天然的桂圓等食材,不放任何人工果醬或果香,因為大部分人折服於大師的手工技術,並不會質疑他的手工麵包沒有香味,甚至還會頻頻讚道,「越嚼越香」。
可是大部分麵包店並非如此銷售天然麵包,因為從小吃慣的蔥花及紅豆麵包的台灣消費者,口味已經被養重了,英國牛津大學化學博士陳耀寬觀察,現在台灣市面上銷售的很多麵包,一個麵包就動輒加上十幾種的化學添加劑。
他解開了台灣消費者對麵包的迷思。他說,台灣店家為了強調口感和香味,以及讓麵包保存期限能拉長,有些業者多半有可能會添加食用色素、修飾澱粉、人工香精、防腐劑、人造奶油、抗氧化劑等,陳耀寬提醒消費者,在購買之前得要小心評估到底麵包吃進去的是健康,還是人工化學添加劑。
天然麵包 淡淡麥香
台中市糕餅公會榮譽理事長何澄祥也提醒費者,他說,天然麵包應該是散發淡淡的麥香,一個麵包若是添加自然果乾,超過鼻子15公分左右,就會聞不到果乾的香味,但若是添加人工香精,香味就會久久不散。
何澄祥強調,由於台灣有相關的食品安全法規,因此糕餅業者所使用的食用色素,都經過政府的合格檢驗,這些相關的食品添加劑不是不能加,而是應該要告知消費者才對,並非一味打著「天然」的口號,來搶現在龐大的養生市場,這是身為商人該有的基本良心和道義。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