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聰明飲食

無糖不歡? 小心你已經「糖成癮」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日常生活中,紅茶、綠茶不加點糖,似乎苦澀難入口,人們無糖不歡,但大家似乎認為糖不至於讓人上癮,果真如此?

法國科學家曾宣稱老鼠的動物試驗顯示,牠們在糖與海洛因中間,寧可選擇糖,即使這些老鼠已經海洛因成癮。

鑑於「糖成癮」,長期下來可能導致國民健康大幅惡化,甚至有拖累國家財政的疑慮,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兒童內分泌學教授羅伯特‧祿斯提格(Robert Lustig)為首的學者大力推廣「無糖運動」。

「無糖運動」不乏名人參與。例如影星葛妮絲‧派特洛表示,家人從不被允許攝取糖在內的「精製卡路里」。

科學家擔心,頻繁攝取含糖食物,在大腦形成異常的獎賞訊號,壓過自我控制的機制,以致成癮。

羅伯特‧祿斯提格的理論認為不同的種類的醣,代謝方式不同。

餐桌上的砂糖,也就是蔗糖,由果糖及葡萄糖構成,經人體攝取後,代謝方式與一般麵粉的多醣有差異。

專家解釋,第2型糖尿病的發生與總熱量多寡不一定直接相關。每天多吃下150大卡,罹患糖尿病的機率增加0.1%;如果這150大卡來自甜飲,機率增加至1.1%,兩者差了11倍,元凶其實是果糖。多餘的果糖不容易轉換成能量,容易在肝臟形成脂肪,發生胰島素阻抗。

果糖雖然從字面上容易被認為在水果中存在最多,但蜂蜜、楓糖,玉米糖漿、龍舌蘭糖漿中的果糖其實更多。而甜飲多為高果糖玉米糖漿所調製,主因成本低廉(每百cc約0.002元台幣左右),甜度為一般糖的400倍。

一名英國律師閱讀了無糖運動理論的書籍,加上自覺體重失控,決心戒糖,結果1年之內在沒有節食的情況下瘦了約38公斤。

不過,一名英國營養學會營養師認為,只要整體飲食比例均衡,糖用於使食物更可口,似乎不是大問題,除非吃太多才會造成危害。

一名英國雜貨店老闆說,自己遠離菸、酒,但工作時間長,總是隨手找些甜點糖果來果腹,對糖難抗拒,直到數年腸胃出狀況,被診斷為腸激躁症,但詳細檢查發現腸內壞菌多,於是除了服用益生菌,還戒糖,結果症狀大幅改善,現在雖然偶爾吃點糖,症狀也沒再回頭;雜貨店老闆說,不吃糖,有時覺得掙扎,目前仍在努力戒糖。

有趣的是,這位雜貨店老闆的經驗,與中醫部分理論不謀而合。甜的食物或藥材中醫歸為「甘味」,有緩和、滋補作用,但食用過量甘味,生痰、濕(病理產物),而濕最容易影響脾(中醫所謂的脾,部分指消化機能)。

「甘味」不必然無用。中醫師羅明宇提到,治療營養吸收不良、臉色蒼白患者的常用方劑中,有不少藥方具甜味,可見麥芽糖成分,中醫稱膠飴或飴糖。緩和情緒的方藥中多含有大棗、甘草,也具有各種多醣成分,只是這些成分多為天然的多醣,而非人工高濃縮的單醣。

糖成癮了嗎?不妨自我檢視一下

1.看到甜食,不吃一塊,內心感到掙扎?
2.養成攝取糖分的習慣,總是要坐在電視前吃個布丁或巧克力?
3.總有些時候,少了糖就不對勁,不吃糖就無法繼續做事?
4.24小時不吃糖,是否感到頭痛、情緒不佳?

※延伸閱讀》
‧愛吃甜食 易刺激皮膚長痘
‧痴迷高果糖甜味劑 易罹糖尿病、脂肪肝
‧外乾內多脂 隱性肥胖 愛找呷甜女
‧孩子愛吃甜食 小心得憂鬱症
‧嗜甜愛速食 小一女童胸部up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糖尿病 憂鬱症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