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自《不為小事抓狂的50個練習》,作者Nishida Masaki/譯者郭欣怡,采實文化出版】
市面上有關人類憤怒情緒的書,大部分都是根據作者臨床上的經驗,以心理學或宗教的立場來做分析。在此,就讓我們改變一下方式,以生物的立場來分析大腦的功能與神經傳達物質、基因之間的關係吧!
失控、暴衝,全是因為大腦短路了
下列的四個大腦部位,與主宰表現敵意的負面感覺以及憤怒感的神經迴路有很大的關聯性。分別是「眼眶額葉皮質及腹內側前額回」、「背外側前額葉部皮質」、「杏仁核」、「前扣帶迴」。這些部位主宰了人類的攻擊性及暴力行為與衝動情緒等,同時也可以抑制所有與憤怒有關的行為。
為什麼我們能夠知道憤怒的感覺和大腦的部位有密切的關聯呢?其實,這是根據受過頭部外傷患者的研究報告所得到的結論。不過,這些患者中,有許多人都痊癒了,可說是不勝枚舉呢!
在臨床實驗中,有許多患者曾經出現個性大轉變的情形,但這當中的原因,不只是因為外傷。我們可以藉由觀察腦潰瘍、心肌梗塞等疾病,了解該疾病對人類的精神功能產生的影響。
那麼,我們要如何分析健康者「憤怒情緒」的處理過程呢?透過正子電腦斷層或機能性的核磁共振,可以讓我們了解大腦的狀態。透過刺激視覺或聽覺的實驗,發現大腦讓「腦部葡萄糖代謝」與「血液流動速度」加快的情形。我們做了幾個實驗,比如讓受試驗者看自己不喜歡的照片,然後透過核磁共振將他的大腦照片拍下來,並做了詳細的研究。
從研究結果中,可以得知杏仁核的活性化、以及腹內側前頭皮質功能出現低下的狀況。
缺少色胺酸,人易產生攻擊性
最廣為人知的、與人類憤怒情緒有關的化學物質中,就是神經傳導物質「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另外還有男性荷爾蒙「睪丸酮」、抗利尿荷爾蒙「抗利尿劑」(Vasopressin)等等。其中,最具科學根據的就是血清素了。
在本書的第2章中,我們曾經介紹過「較易衝動的精神病患者,他的脊髓液當中血清素較低。」血清素必須與名為「色胺酸」(tryptophan)的必需胺基酸合成。能夠促進兩者合成的食材為大豆、香蕉等。
聽到「色胺酸」這個名詞,也許你會覺得這只是維他命罐子上才會出現的名詞而已,事實上,「色胺酸」對人體十分重要。美國德州大學的研究團隊於1999年發表的研究報告中可以得知,身體健康、平常只喝缺乏「色胺酸」的胺基酸飲料的實驗組,他們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攻擊性較高。
另外,能夠促進「色胺酸」功能的酵素基因也有許多種,影響的因子也是因人而異。美國匹茲堡大學的史丹佛.馬奴克博士的基因研究團隊曾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
內容指出,在「色胺酸脫氧酵素」的酵素基因當中,擁有「A218CU」對立基因的人,對人的攻擊性比較高。「色胺酸脫氧酵素」是將「色胺酸」轉變為血清素時,不可或缺的一種酵素。
「偏食」容易生氣,「睡不飽」則易興奮
對於精神科醫生來說,在開立處方簽或選擇心理療法時,也必須將杏仁核、前頭葉皮質、血清素、基因等因素考慮在內。雖說了解以上四大因素之間的關係,也不可能改變杏仁核或基因,讓身體產生變化。但是,客觀且正確的認知,卻能讓心理學療法更確實地落實。知道「睡眠不足」可能讓杏仁核過度興奮、「過度偏食」容易引發色胺酸不足等,或許可以讓人更注意自己的生活作息,並藉此調整情緒吧!
※延伸閱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