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改善腸躁症,可配合食療保健。中醫師彭美婷表示,平常應盡量放鬆心情,保持心情愉快,適時紓壓,避免長期大量攝取高熱量、高脂肪、重鹹重辣等重口味的食物。另可配合保健茶飲方調養。
彭美婷表示,建議多攝取粗纖維含量高的新鮮蔬果、減少紅肉的攝取,並以魚肉等的白肉,代替動物性蛋白質的攝入。
這樣不但可以保健大腸、更可減少因長期便秘腹瀉交替過度刺激腸黏膜的激躁症患者,演變大腸癌變的可能性。
彭醫師表示,中藥茶飲方,可選擇「舒壓茶」,準備合歡皮10克、百合10克、紅棗5顆。以600~650西西水,加入上述食材煮沸後轉中火煮5分鐘,早中晚各喝一杯,幫助舒肝氣、寧心神、減壓助眠安定神經。
也可選擇「腸胃保健茶」,準備蘋果1顆洗淨切塊、蜂蜜30西西、黨參、茯苓、白朮各10克。
將蘋果、黨參、茯苓、白朮加入600西西開水、煮沸後轉中火5分鐘加入蜂蜜即可飲用。有助補氣健脾胃,腹瀉可止瀉、便秘可通便。
‧81歲婦擁1600萬財產、和兒媳同住「仍怕孤獨死」盼一人獨居
‧一回家秒開冷氣、風量設定最弱 5種NG習慣讓你白花冤枉電費
‧35歲女兒終於結婚 父母卻不開心「出借書房備孕」怕孫子的誕生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