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對於民間流傳拜過鬼的食物容易壞、「流湯」,乃因鬼把味道帶走,北市聯合醫院營養部組主任楊宗蓉解釋,主要是農曆7月天氣炎熱,食物暴露於空氣中過久,導致微生物孳生,影響食材的新鮮度及外觀;建議使用含水量低的食材拜拜,減少食物快速酸敗的風險。
楊宗蓉說,拜拜、祭祀食材「流湯」,看起來油油水水的,是因為有些食物腐壞後,原本食物中蛋白質的保水性結構被破壞,組織裡面的體液流出來所致。
楊宗蓉提醒,當民眾將食物放在微生物生長繁殖快速的危險溫度帶(5-57℃)下祭拜時,儘可能將食材連同外包裝或用保鮮膜包裹後再擺上桌,以減少空氣中細菌等掉落造成污染。
營養師指出,祭拜時間要愈短愈好,熟食在室溫存放的時間,從料理完畢至拜拜結束間勿逾4小時。而可清洗的食材要充分清洗乾淨,熟食食品要儘快回鍋高溫煮開後再吃,以確保食品衛生安全。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泡麵液態湯包先放、後放味道有差!日大廠揭密:忠實還原美味
‧65歲退休男存款千萬仍替兒子麵包餐車打工 賺不到2萬也開心
‧68歲夫妻投資600萬女兒家同住 最終「老本和親情」全賠上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