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麻辣火鍋盛行,天氣越冷,越高朋滿客;但腸胃科專家提醒,麻辣火鍋內的食材多屬高油脂且刺激性的食物,容易引發腸道「土石流」,對大腸黏膜傷很大,若加上壓力,很可能引發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常拉肚子。
台大醫學院內科教授王正一指出,他有一名病人嗜吃麻辣火鍋,是典型的「嗑鍋族」,而且喜歡吃辣,但每次享受完美食後,總是「裏急後重」,以拉肚子收場,而且馬桶上面還浮了一層辣油,肛門口還會灼熱。
麻辣火鍋湯底既油且辣,加上鹽分極高的沾醬,對腸道是滾動式的刺激;所經之處,腸道黏膜都易因此受損。他說,若偶爾吃吃麻辣火鍋,打打牙祭尚可,比較令人擔心的是經常吃辛辣的火鍋後,反覆拉肚子。
王正一表示,潰瘍性結腸炎是大腸黏膜經常處於發炎、腫脹,急性發作期,輕者每天排便次數在4次以下,嚴重者可達8次以上,且伴隨血便及腹痛。他估計,台灣每年約新增3至5百名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而且好發於20至40歲的年輕族群,男略多於女。
王正一說,青壯年多是外食族,飲食不忌且經常暴飲暴食,又喜歡辛辣刺激食物,對腸道有不良影響;其次則是青壯族群正值追求事業成就及男女感情階段,難免因工作壓力及感情糾紛,加重潰瘍性結腸炎症狀。
他提醒,儘量少吃麻辣火鍋,降低對腸胃道刺激,若已出現反覆拉肚子和血便症狀,要找腸胃科醫師求治。若是已診斷出潰瘍性結腸炎的患者,則應接受食物控制、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切勿自行停藥,尤其氣溫驟降,也要注意保暖。
【2009/12/2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