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羅紹平/報導;記者陳立凱/攝影】
池上米好吃,絕非「老王賣瓜」,池上米農過去曾連續三年奪下全國稻米競賽米王,國內各地街道巷弄裡隨處可見以「池上」為名的便當店、餐廳就是鐵證。
制度好 農民棒 品質看得見
談起池上米,池上鄉長李業榮、池上農會理事長戴文彬、總幹事徐月娥、臉上盡是驕傲神情,三人異口同聲表示,「池上米的好名聲是屬於全體池上鄉稻農的,因為池上鄉農民都有榮譽感、使命感,才是真正造就池上米的英雄」。
池上米能在國內米食消費市場樹立口碑,先天地理環境、氣候因素等自然條件比其他地方好。
池上農會供銷部主任黃榮欄、建興米廠負責人梁正賢都說,「經地方各界合力建立的制度,才是池上日新月益,品質一年比一年提升的關鍵。」
高度夠 溫差大 稻子長得好
「池上鄉真的得天獨厚」黃榮欄說,池上鄉除了沒有汙染、水質乾淨,影響池上米品質的自然條件之一就是海拔高度。
來到池上鄉,你會發現池上的溪水都是只出不進,原因就在於池上鄉的海拔高度普遍介於250公尺至300公尺,高度是整個花東縱谷之冠,以致池上鄉日夜溫差最大,稻米最適合成長的氣溫就介於攝氏19至30度。
百年來 有口碑 曾進貢天皇
正因如此,梁正賢表示,以池上與台東市比較,同一天同時間插秧,池上的水稻就要比台東的水稻晚七天收割,最主要原因就是池上鄉海拔高度。
黃榮欄說,百年來池上米就是比其他地方的稻米好吃,也因此日據時期,池上米就被日本殖民政府指定進貢日本天皇。
產銷學合作/有制度 拚認證 農民個個是高手
「制度引導人性」梁正賢說,除了地理環境、氣候等自然條件,讓池上米「高」人一等的原因,就是近年來,池上鄉公所、地方農會及建興、陳協和等米廠與稻農,產、銷、學界合力建構一個以質計價的收購與認證制度,稻農不拚產量,而是用心栽種高品質的稻米。
黃榮欄說,池上鄉推動池上米產地認證、池上CS標章,甚至爭取ISO國際認證,同時在水稻品種選定上,也以適性適地的高雄一三九號、台禾更二號、台禾更九號等適合在池上生長的稻作。
為了鼓勵提升稻米品質,鄉公所、農會、米廠委託學界把企業「標準作業程序」的觀念,落實於農民的田間經營管理技術上,建構一套標準的生產流程,農民何時插秧、何時除草、何時噴藥及施肥,用多少農藥及肥料都要詳細記錄。
梁正賢說,近十年來每年舉辦兩次稻米競賽,且針對稻米的食味值、米粒的完整性等,由專家逐項評比,因總獎金高達250萬元,池上鄉稻米競賽競爭激烈可以想見。
黃榮欄說,歷年稻米競賽,冠軍米王不曾重複,就是因為每位稻農「功力」相當,只要稍一不慎,米王隨時可能換人做。
【2009/07/26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