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順教授(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林慶順教授(科學的養生保健站長)
我先前發表過兩篇文章,提到茭白筍的形成是因為菰草受到黑粉菌的寄生【詳文請見茭白筍原本是一種米(上)&茭白筍原本是一種米(下)】。
如果茭白筍太晚採收,或採收後放置太久,黑粉菌所產生的孢子,就會形成像黑芝麻般的孢子堆。那,當你切開茭白筍,看到黑點,會怎麼處理呢?丟掉?照吃不誤?
2008年10月18日,電視台做了以「吃掉茭白筍『黑點』可防骨質疏鬆」為標題的報導,我把它拷貝如下:
報導裡所說的「楊麟玲」應是「楊玲玲」。她是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被台灣媒體稱之為研究筊白筍的專家。不過,「吃掉茭白筍『黑點』可防骨質疏鬆」這個論調,應該不是出自她的研究。
有關「茭白筍與骨質疏鬆」的研究,只有一篇發表於科學期刊的報告。它是由一個日本研究團隊發表於2006年,而其所用的茭白筍,並沒有提到是否有「黑點」,僅僅說是「新鮮的」。
研究人員從新鮮的茭白筍萃取出幾種不同的化學物質,然後把這些化學物質參入人工培養的老鼠「破骨细胞」。結果發現,其中兩種化學物質能分別抑制「多核破骨细胞」的形成達到49%和19%。
雖然該研究報告的一開始有提到,希望能找到對預防骨質疏鬆有幫助的化學物質,但是最後的結論完全沒有提到是否找到了。更重要的是,報告中也完全沒提到,萃取出的化學物質是否與「黑點」有關。所以,「吃掉茭白筍『黑點』可防骨質疏鬆」的論調,只能說是將一個非常初步的科學證據,所做的過度延伸。
在台灣從事茭白筍醫學研究的重鎮,是位於埔里的暨南大學。而,不知是巧合還是安排,埔里正好是台灣最大的茭白筍生產地。
暨南大學的網站上有幾篇有關「菰黑穗菌」的碩士論文。需先說明:「菰黑穗菌」是台灣的用詞。可是,此菌與「穗」毫無關係,但是會卻像花粉一樣,散播其黑色的孢子。所以,大陸所採用的「菰黑粉菌」是比較恰當。
有一篇暨南大學的碩士論文這麽說:「菰黑穗菌已被報導可以抗骨質疏鬆以及其抗骨質疏鬆物質也被確定是stigmastane-3,6-dione」。
可是,我花了幾天的時間搜尋,卻找不到有任何資料說「抗骨質疏鬆物質也被確定是stigmastane-3,6-dione」。
有另一篇暨南大學的碩士論文這麽說:「近年來研究指出從茭白筍可以萃取出豆甾烷3,6二酮stigmastane-3,6-dione,豆甾烷3,6二酮stigmastane-3,6-dione不僅可以顯著降低P-醣蛋白的表現,同時亦可抑制肝癌細胞及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
需要先做個說明:P-醣蛋白可以幫助癌細胞排除抗癌藥物,所以,如能降低癌細胞裡P-醣蛋白的量或活性,就有可能增加抗癌藥物的功效。
有一篇2009年的研究報告,確實說發現stigmastane-3,6-dione能控制癌細胞P-醣蛋白的活性。但是,我花了幾天的時間搜尋,卻找不到有關「可抑制肝癌細胞」的報告。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有關茭白筍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不管是預防骨質疏鬆,還是抗癌,都只有非常有限的科學證據。
所以,儘管有學術界的加持,媒體的報導還是會變成誤導。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