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也是吃火鍋好季節!注意「三多兩不」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吃的要求也由最初的「吃飽」演變為「吃好」,面對琳瑯滿目的食品,怎麽吃才能在滿足味蕾的情況下,又能吃出健康呢?人民健康網為吃貨們量身定制了一檔《吃貨指南》欄目,讓您成為一位健康吃貨。今天為你說說夏季吃火鍋需要注意啥?如何選擇適宜自己的吃法?
吃貨福音!原來吃火鍋是燥濕養陽的好方式
從中醫角度來講,吃火鍋就是夏季燥濕養陽的不錯選擇。當然,吃的菜品、時間是有講究的。
火鍋底料主要是辣椒、花椒,這兩味調料都是辛溫的,能除濕,同時還能刺激胃口,脾胃好了,濕濁也就運化了。其次,火鍋裏還有不少芳香的調料,中醫認為芳香化濕,也有除水濕的作用。再次就是老鷹茶,正宗的老火鍋都是用老鷹茶沖兌的,老鷹茶性苦,苦寒燥濕,也是除濕的一把好手,同時也能遏制辣椒的辛溫。
《黃帝內經》中有「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辰之門」。蔣參表示,這是中醫養生的一條基本準則。所以從因時養生的角度來說,春夏要養陽。
何為養陽?陽即氣也,即夏季要將衛外之氣養足,以應對大自然的高溫。如何養氣?多吃豬肉、牛羊肉?非也,不能過多進食血肉有情之品,這些是冬季養血的要素,養氣應該是以「五谷」為主,不推薦在夏季多燙肥牛、老肉片、酥肉等血肉有情之品,更推薦的是南瓜、冬瓜、山藥等清熱解暑利尿的素菜。
夏季吃火鍋要「三多兩不」
夏天天氣炎熱,吹著空調吃火鍋再享受不過了,但夏季吃火鍋也有三多兩不。
多吃菜。綠葉類蔬菜如菠菜、油菜、小白菜、茼蒿、豌豆苗等,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葉綠素等植物化學物,多吃有益健康,可隨時加入湯內,但要注意及時撈出防止煮的時間過長破壞營養;夏季適合涮些黃瓜、冬瓜、茄子及蓮藕、荸薺等水生蔬菜。除了蔬菜,多攝入豆腐等豆制品可以補充營養。夏天吃火鍋注意適當控制肉類攝入量,在種類上可適當多選些水產品、雞鴨肉等,少選羊肉、牛肉等。
多吃薑蒜。夏季細菌易繁殖傳播,火鍋又是一種很多人一起共享的食物,不注意容易導致腹瀉。在配制蘸料時,一定要多放點薑末、蒜末或蒜汁。薑可促進胃液分泌、助消化;蒜具有明顯的抑菌、殺菌和抗病毒感染的作用。麻醬的熱量較高且容易吃多,最好能將麻醬換成香油,這樣可減少熱量攝入。
多選酸湯、清湯鍋底。酸味食品能夠增加食欲,促進唾液及胃液分泌,是炎熱夏天裏的一寶。除了酸湯,清湯一般是蔬菜高湯,沒有過多的油脂,減少腸胃負擔。涮火鍋時可在鍋底加入一些苦瓜、薄荷等,既清涼又美味。如果不喜歡苦瓜,也可加入適量冬瓜、麥冬等或放幾片菊花瓣進去。
少喝冰鎮飲料或啤酒。吃著熱氣騰騰的火鍋,再點上一杯冰鎮啤酒或飲料,是一件很爽的事。但這無形中會傷害你的身體,冰鎮飲料容易讓消化道黏膜表面的保護性結構受到破壞,出現腸胃不適等消化系統疾病。而啤酒中嘌呤含量較高,配合肉類海鮮一起吃,易引發痛風。吃火鍋時最好的飲料是常溫的白開水和茶水。若選冰鎮飲料,吃熱菜和喝冷飲之間,最好間隔3分鐘以上,喝的時候也最好小口啜飲。
不貪多。火鍋由於嘌呤含量高,過於頻繁吃會使過多的尿酸沈積在體內,容易導致尿酸代謝異常,對本身就有高尿酸血癥的患者、中老年人、肥胖者來說,更容易誘發痛風。夏天吃火鍋最好不超過一個月兩次,每次吃完火鍋後,應多喝水,增加排尿次數,以利於尿酸排出。
夏日吃火鍋:先判斷體質,再選擇吃法
判斷自己的體質
夏天吃火鍋會上火嗎?答案是肯定的,但是難道冬天吃火鍋就不上火嗎?中醫一直有「天人合一」的理論,認為夏天的時候人體陽氣盛於外而虛於內,陰氣內伏,所以會有「春夏養陽」之說。特別是內裏虛寒的人,平時怕風怕冷,吃什麽都沒味,不敢多吃水果或涼的,每天長伴各種保溫器材,小便清亮,大便較稀,在夏天進食火鍋這類偏溫補的食物對身體還是有益的。有些人的口氣很重,舌頭又幹又紅,眼睛總冒血絲,皮膚紅黑,聲音洪亮,容易發火生氣,尿黃便幹,體質屬於偏實偏壯,夏天應該謹慎吃火鍋。
選擇適宜的吃法
美食也要有所節制,夏天吃火鍋尤其要注意。湯料盡量少麻少辣,以清湯、酸湯等少刺激的為好;菜品要多於肉食,白菜、馬齒莧、蒲公英這類葉子菜大多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肉類一般是腥熱的發物,有足夠的蔬菜可以起到互相調和的作用,避免上火;很多人都喜歡喝火鍋湯,或者就著麵條餃子一起吃,但涮鍋的湯底殘存大量的油脂,三高人群還是盡量不要吃,普通人群也要小心喝;人們越熱越想喝涼的,吃火鍋喝涼啤酒的人不在少數,一個接近100℃,一個接近10℃,冷熱不調是影響消化功能的一個重要原因。

健康報網
《健康報》是中國大陸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的最具影響的全國性衛生行業報,1999年9月《健康報網》上線,以傳播衛生健康醫藥保健資訊為主的衛生健康行業門戶網站,報導醫藥衛生重大科技成果,準確傳播衛生健康保健知識,大力提倡文明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http://www.jkb.com.cn/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醫病天地/吃蛋白質增肌 營養師:重點在增加比例
日研究喝綠茶降腦中風、心梗死亡風險 記得選擇無糖!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吃元宵、湯圓應景,卻難消化又高熱量!營養師傳授健康吃湯圓3技巧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元宵節美食 營養師:4、5顆湯圓等於1碗白米飯
我們能靠生食活下來嗎?一項關鍵演化證據曝真相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今晚我想來點… 吃優格的7大好處1次告訴你!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是希望還是炒作?人造肉能實現更美好的世界嗎?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食物掉地上3秒內撿起來仍可吃嗎?科學家幫你解惑
低碳減重出現落髮、抽筋副作用?專家直指2大原因
魚眼清澈不代表一定新鮮?海鮮專家教3步驟挑鮮魚
手搖飲點微糖就能減少健康危害?專家提醒,別陷入微糖迷思!
萬惡消夜會造成肥胖!餓得受不了,深夜點心如何聰明吃?
隔夜菜會流失營養嗎?營養師破解各種隔夜菜疑問
蘋果見「暗黃紋路」能吃嗎?專家:當然可以,還是賣點
為何煮麵容易出現「撲鍋」現象?簡單一招可避免
猜你喜歡
多吃蛋對健康有無危害?心臟權威建議做一事便知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不要的牙刷清磁磚?省過頭小心越掃越髒!家事職人教11種「超省時妙招」一次清除髒污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愛穿一身黑的人自傲、難以親近?心理學家透露他們的真實性格
鳳梨不僅是水果!譚敦慈教你鳳梨保存及入菜料理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壽司、青醬皆入列!8種原料看似健康 含鹽量意外高的食物
驚見蛤蜊長「詭異白點」 內行人曝成因:不建議吃
茶葉渣2大妙用,入菜成超級調味料!專家:富含8大營養素,丟掉超可惜
剛出爐的麵包不能吃?營養師告訴你更重要的課題
全台吃鳳梨「再等等」!鳳梨王子:現在還沒盛產 等清明後再搶救
促進消化又能健身 陳淑麗教你2招在家就能做的瑜珈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保溫杯可以裝咖啡嗎? 醫:4點事項須注意!
運動開始得越早收穫就越大!醫:退化是有選擇的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吃對食物能抗老!6色蔬果添活力,10大食物助逆齡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影/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 高醫營養部揭3大NG行為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上坡好喘?調整身體姿勢、學會呼吸技巧,爬山、健行更輕鬆!
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中藥藥效比西藥慢?只能養身不能治病?中醫師說分明
太空人維他命募資一天破千萬 教授曝維他命的故事
基隆常見火鍋界馬卡龍「蛋腸」,為什麼出了北部之外就少見?
吃鳳梨挺臺灣/挑選鳳梨4撇步 6道果汁、料理達人教你做
醃漬蔬菜系列/一招醃出四季味
多老算是老到無法擁有性愛?對老年生活的刻板印象是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