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鄧桂芬/攝影
但是,太多茹素者以為只要不吃大魚大肉,多吃米飯和蔬菜就OK,卻忽略每餐準備豆製品,導致蛋白質吃得不夠,而吃鍋邊素的人因求方便更常如此。她也經常遇到老人家胃口不佳,卻因吃素導致食物限制多,反而吃得更少,最後營養不足。
「不主動吃豆製品,蛋白質絕對不夠。」涂蒂雅說,若1份蛋白質食物含7公克蛋白質,那體重60公斤的人一天至少要吃到6份蛋白質。若把每天6份蛋白質平均在三餐,等於每餐要吃2份。
她舉外食為例,到餐館點了一碗素乾麵及燙青菜,也應再額外點豆腐或豆乾。若發現一餐吃的蛋白質不足2份,則建議以「點心」額外補充,例如喝一杯240毫升的豆漿,蛋奶素者則可選擇240毫升鮮奶或1顆茶葉蛋,均可輕鬆獲得1份蛋白質。
涂蒂雅說,她曾吃一份豪華素食便當,菜色五彩繽紛,卻只有一小片百頁豆腐,蛋白質1份都不到。她也曾上高級餐廳,素食套餐強打昂貴的特別蔬菜料理,較廉價的大豆料理反而出現頻率低,導致她一餐下來,蛋白質也吃不夠。
涂蒂雅自6月以來,將每次素食外食拍照,分析並標註蛋白質份量,再上傳個人臉書「我行、我素」相簿,提供茹素好友參考,還有朋友天天等她的照片與說明。
「不是吃素容易生病,而是吃錯素容易生病。」涂蒂雅強調,吃素只要吃得對,包括老人、病人、孕婦、發育中的兒少都可以吃,而老人及孩子的蛋白質攝取要比一般人再高,至少每天吃每公斤體重1.2到1.5公克。當然,吃葷的人飲食不均,也會影響健康。
素食者容易缺乏蛋白質,還有包括維生素B12和鐵質,若缺乏恐出現貧血、神經失調或四肢發麻等問題。涂蒂雅說,維生素B12能由藻類食物補充,鐵質則可以紅豆、皇帝豆、紫菜等補充,但植物性來源鐵的吸收率較差,建議飯後吃點水果,有助增加鐵的吸收率。
圖/涂蒂雅提供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800x100.png)
![](https://udn.com/upf/2022_health/sns/fb_300x135.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