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聽說隔夜飯炒飯熱量較低,是真的嗎?
A:是的。這要從米飯的成分變化說起,米飯烹煮後,精緻澱粉的分子會重新排列,又稱糊化,而熱騰騰的米飯在冷卻過程中,成分會再度變化,稱作老化,轉變為難以被人體消化酵素分解的型態,因此進到大腸後,會被腸內菌叢發酵成短鏈脂肪酸,其功能類似膳食纖維、不好消化,因此被稱作「抗性澱粉」。
因此,同樣是一碗量的米飯,熱飯跟冷飯會產生同樣的飽足感,但後者因成分轉變為抗性澱粉,吃下肚後不好消化,人體吸收的熱量就會比較少,也不易升高血糖。米飯已被改變的結構不可逆,隔夜飯即使重新熱炒,熱量也會比熱飯炒出來的飯相對低一些。
未糊化的天然澱粉粒如生玉米、生馬鈴薯、生香蕉等,未加工的榖類、種子、豆類,煮熟又冷卻的米飯、地瓜等,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能攝取到的抗性澱粉。多攝取全穀類、豆類,將主食從白米改為糙米,剩飯也別浪費,就能簡單提升抗性澱粉攝取量。
抗性澱粉究竟比一般澱粉少多少熱量?有研究指出,能少接近一半的熱量。但是,別因為它熱量相對較低,就吃得更多。以炒飯為例,你可能會伴隨炒飯,吃進更多的油鹽與醬料,也別忘均衡飲食多運動,才是健康減重的根本之道。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