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

緩解「上不出來」 中醫7穴位改善

經常脹氣、便祕,國人常自行購買藥物改善肚子不適。
經常脹氣、便祕,國人常自行購買藥物改善肚子不適。
示意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經常脹氣、便祕,國人常自行購買藥物改善肚子不適。員榮醫院中醫部主任林親怡表示,長期服用胃藥、軟便藥,可能會產生依賴性,久了藥物漸漸不夠力,再更換別種廠牌,甚至增加劑量,易使腸胃功能退化。

從中醫辨證論治角度來看,林親怡指出,脹氣與便祕通常是臟腑功能失調所致,例如:肝鬱容易氣機鬱滯,大腸腑氣暢通受阻,腸道津液失潤,糞便就難以排出。

如果氣血津液失衡引起氣虛、血虛,可能會因大腸平滑肌蠕動無力而便祕,或是津液不足、腸道失濡潤而大便乾燥不易排出。林親怡說,中醫在調理臟腑、治療腸胃疾病的手段多樣,包括中藥內服、針灸以及外治法。尤其是中藥內服調理,可根據不同體質選方用藥,使肝氣疏泄暢順、氣血運行通暢。

中醫用藥在於潤腸通便、行氣導滯、健脾益氣,林親怡推薦,可採行大黃、黃耆、肉蓯蓉,以及濟川煎、麻子仁丸、增液湯這三帖藥材方劑。

針灸是中醫重要的傳統療法之一,林親怡說,透過針灸刺激經絡,可加速氣血循環、腸道蠕動,有效治療便祕,臨床上常取的穴位,包括曲池、天樞、合谷、上下巨虛、足三里、太衝等,也可每天按壓這些穴位3至5分鐘,也能改善通便狀況,如果長期便祕,建議可增加按壓次數。

7穴位改善腹脹便祕 本報資料照片
7穴位改善腹脹便祕 本報資料照片

腸道蠕動 針灸 通便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