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看多動障礙 從五臟失調下手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是常見的兒童神經發展疾患,學齡期兒童中有約5至8%受到影響。此障礙症主要的問題表現在三個層面:注意力不易集中、活動量過多、行為衝動。
在中醫門診中,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往往因為腸胃消化不良、胃口差、過敏問題及睡眠品質差導致生長發育較慢而來就診。腸胃道及睡眠的問題一直是許多家長所困擾的。
許多神經精神疾病包括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憂鬱症、自閉症等,均可能與「菌-腸-腦」軸線發生異常有關,其中腸胃道對腦功能失調的影響,和中醫胃神、心神理論十分謀合。
五臟的所有活動都要以脾胃運化的精氣作為基礎。脾胃是處於人體氣機的樞紐位置,如果脾胃之氣虛弱了,那麼氣血的來源就不足了。五臟就會因此得不到正常營養而運作失常,可以中醫臟腑氣機運動的理論來解釋ADHD的常見造成病因。
1.心肝火旺:小兒肝常有餘,肝氣失於條達,鬱結不暢可致情緒障礙。以多動不安,急躁易怒,衝動任性,有攻擊行為,睡眠不安,大便祕結,舌質紅,苔薄黃、脈弦或弦數為主要表現。
2.脾虛肝旺:小兒脾常虛,消化能力弱,若飲食不知自節,過飽過饑均易損傷脾胃,中軸失運。脾虛肝旺證的小孩以多動不安,急躁易怒,睡眠不安,伴注意力不集中,胃口差,面色淡黃,便溏或便祕,舌紅或淡紅,脈弦或弦細為主要表現。
3.陰虛火旺:小兒腎精不足,陰虛火旺證的患兒以學習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差,言語較多, 睡眠不安多夢,或五心煩熱,盜汗,乏力,舌紅,苔薄或苔少。
4.肺虛脾胃濕熱:小兒脾常虛,引起肺衛之氣弱,容易犯鼻過敏,若又食肥甘黏膩之品多易脾胃濕熱生,消化能力受阻,因胃熱看似多動而精力不衰,然而因脾肺虛,其大多形體瘦弱,神思不集中、容易恍神、眠不安穩。
中醫觀點以陰陽、五行、臟象理論學說為基礎,在「五臟藏神」的神志理論裡,認為腦功能的失調,是五臟功能失調導致的結果。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更應該綜合地考慮兒童的病理、生理特點,整體辨證、同調腦神與臟腑功能,以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擔心孩子發育不良,中醫:男女轉骨時機大不同!六關鍵助長高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中醫耳穴貼壓治療可改善失眠 血壓偏高也能同時控制
你是落枕高風險群嗎?醫提醒:伴隨其他症狀當心
清明節前後最容易犯春睏 中醫建議多吃2食材解疲勞
抗氧化、降脂又保肝 中醫教你不知道的陳皮吃法
不只用在燒菜做飯!中醫教你生薑的防病藥茶方
武則天養顏抗老第一方 中醫教你用西紅花降血脂
腰痠背痛怎麼辦? 中醫師:5穴位助舒緩
子宮寒不寒?中醫師破迷思:子宮不會冷!也不是該吃、忌吃什麼能解決問題
從眉毛竟可看出有沒有「免疫性疾病」!中醫師從7種眉型判斷你的身體健康
更年期熱潮紅、高血壓等慢性病 中醫師推這針灸可改善
咳嗽咳不停?中醫師教你四大止咳穴道
「一周吃才一次大餐」會害減肥破功嗎?中醫師:4321原則,健康飲食健康瘦
紅棗、黑棗功效差在哪?中醫詳解:吃多恐反效果
10大癌症死亡率肝癌居第2位 中醫救肝苦人鼓勵別放棄
人體排毒最旺盛時節 中醫教你春天養肝這樣吃
媽媽快速回到產前曼妙身材?中醫師針灸瘦身法大公開
醫病天地/手腳冰冷虛寒 溫熱養生提陽氣
過年「這一味」發霉不要吃 中醫師分享保肝7要訣
中醫治療氣喘/春夏調理氣喘 減少秋冬急性發作
年後體重直直升很難瘦 中醫茶飲搭穴位按摩減重又消脂
中藥藥效比西藥慢?只能養身不能治病?中醫師說分明
醫病天地/甲狀腺異常 針灸有助改善
冬天手腳冰冷陽氣不足! 土肉桂葉配魚腥草泡茶驅寒氣
冷到頭痛 中醫師建議:吹風機吹後頸可驅寒
愈晚愈冷低溫下探10度 中醫師推薦「驅散風寒」妙方
手腳冰冷屬陽虛 中醫調理改善
有體味自己卻聞不到,這是老人味嗎?女中醫教你從體內除臭
刷牙、漱口水無助改善?2原因讓口臭一張口就有感
猜你喜歡
為什麼有「老人味」?皮膚科醫師揭3大臭味來源
你的肺有多老?專家教你用一招簡單診斷肺年齡
飲料喝半糖也會糖尿病?營養師分析「含糖地雷」食物,韓式炸雞也上榜
如何增加持久度?多打手槍有用嗎?醫教3招鍛鍊助延長
熟女失禁悲嘆都停經了還買衛生棉 用這招後開心趴趴走
洗完頭真的得用潤絲精?潤絲精可與洗髮精一起用?專家解惑
55歲男牙齦紅腫掉4齒 嘉基發現他另患這病互相影響
你有雙下巴嗎? 小心是血管疾病警訊
睡不好很傷身!規律運動、調整睡前吃點心習慣…專家提點「好眠10招」
月經量變少,是不是提早進入更年期?醫師教先判斷這些事
常腹瀉、傷口慢好…免疫力低下病毒易入侵!醫師教從生活型態5方面調整
血壓高應該會頭痛?醫曝高血壓為什麼是寧靜殺手
你有多硬?勃起硬度也分等級!醫:硬度不足恐增心肌梗塞風險!
女友下體狂流「寶可夢」般墨綠色液體 男聞味道瞬間崩潰
控血糖先吃菜再吃肉?專家揭正確進食順序:大部分人都做錯
總是膝蓋痛怎麼辦? 骨科醫師教日常6招保養
9種人最易養出膽結石 醫提醒:右上腹部不舒服當心
「天邊孝子」批評給壓力,照顧者情緒爆發!轉念5方法
國人40歲以上成人夜尿盛行率近4成 醫曝常見4大原因
關節凸出、腳長繭當心!骨科醫教拇指外翻自測法
台灣百萬人有腸躁症 可試低腹敏飲食
全台350萬人的困擾!退化性關節炎影響行動 醫建議手術
喉嚨異物感可能與6大類問題有關 醫:這個部位的最要警覺
痛風不能吃豆類製品?醫:限錯飲食對控制尿酸沒用!真正不能吃的是這些
吃飽就打嗝、放屁…3動作緩解脹氣 少吃這些高產氣食物
穀雨易患熱性感冒 2招有效斬斷病徵發起!
洗髮精加水稀釋用更久?皮膚科醫揭「可怕下場」
7種大便型態代表什麼?醫:4種情況要當心,盡早就醫
半夜肚子痛是怎麼了?醫師解析這三種問題最常見
空氣品質亮紅燈 醫提醒少出門外也要關緊門窗
常嗆到是肌少症警訊!復健科醫一招讓口咽喉部肌肉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