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新生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中醫常提到脾胃為後天之本,中醫師何秀琴在一場研討會中表示,脾胃為氣、血、津、液,精等的化生提供必要的精微物質,補氣健脾方劑補充造血原料,興奮骨隨造血功能。
中醫師何秀琴提醒,氣血津液虧虛,抗病能力自然降低,罹病風險還是取決於器官與整體的健康程度,中醫健脾胃的方法,目的是加強整體健康,改善器官本身的調節能力。
中醫認為,撙節飲食、扶正袪邪、謹慎起居及活動鍛鍊是降低罹病風險的基本原則。規律而正常的飲食不但可以提供水穀精微,以養後天之氣,更可以顧護脾胃。
中醫認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脾胃健運則元氣夠、氣血生化充足、循環代謝功能正常,進而能營養全身,脾胃功能如果受損,氣血無法生化則氣體弱,免疫力下降,生病風險增加。後天生化之源頭在脾胃,從調養脾胃著手,也有助於改善體質。
‧退休男中1.2億樂透「花不完卻陷惡夢」最後全投保單:不想看到它
‧料理家教只要準備一物「不用加一滴水和油」做出不沾鍋完美煎蛋
‧改不掉習慣難斷捨離?達人4招「不需大丟特丟」也能讓家清爽變大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