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讓辛苦賺的錢留在錢包裡 5種常見理財錯誤讓你一到年底就想哭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醫療/ 中醫精髓

氣滯不一定氣虛 補過頭可能更上火

為改善身體的勞累,她自行上中藥房抓藥,買了紅棗、枸杞、黃耆、人參等藥材,天天喝,以為可以補氣,未料暴躁情緒反而愈來愈嚴重,還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
為改善身體的勞累,她自行上中藥房抓藥,買了紅棗、枸杞、黃耆、人參等藥材,天天喝,以為可以補氣,未料暴躁情緒反而愈來愈嚴重,還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
報系資料照

28歲的玲玲是個上班族,但卻少了一股青春活力,總是鬱鬱寡歡,長時間久坐的她,常覺得疲累、煩躁,一點小事就升起一把無名火,有時感到胸部悶痛不適。為改善身體的勞累,她自行上中藥房抓藥,買了紅棗、枸杞、黃耆、人參等藥材,天天喝,以為可以補氣,未料暴躁情緒反而愈來愈嚴重,還出現口乾、便秘等症狀。

東方中醫診所醫師柯富揚指出,「氣」可以理解為能量,能帶動肝、心、脾、肺、腎等臟腑功能表現;長期久坐不動或壓抑情緒,容易導致「氣滯」,氣在臟腑經絡間運行不暢,心氣滯可能出現較明顯的胸部悶脹、疼痛、喘促無力,脾氣滯則影響腸胃脹痛。

心氣虛會胸悶 肺氣虛易感冒

「氣滯的人不一定氣虛,補過頭可能更上火。」柯富揚說明,「氣虛」顧名思義是中氣不足,是因為營養攝取不夠或臟腑過度損耗。氣虛者容易疲勞倦怠、血壓低、四肢冰冷、畏寒;心氣虛的人會感到胸悶,肺氣虛容易感冒、過敏、喘促;脾氣虛則可能腹脹、消化慢、食慾不佳。然而由於症狀與氣滯雷同,民眾可能較難辨別。

氣滯補過頭 恐口乾、便祕

三軍總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黃怡嘉表示,古語說「氣有餘則化火」,氣滯者若身體不虛但也經常使用上述溫補藥材,則會出現口乾、便祕、精神亢奮等上火症狀,身體更加不適,建議進補前先諮詢合格中醫師。

黃怡嘉說,呼吸吐納能使體內氣息和順,和緩的運動有助於經絡關節通暢,建議每日可放鬆散步30分鐘,專注力放在步伐;游泳、慢跑、太極拳也都是能養生保健的好運動。

飲食上宜攝取均衡營養,但盡量避免生冷瓜果,如水梨、西瓜、橘子、蓮霧等。當出現氣滯症狀時,可適量飲用薄荷茶或麥仔茶;當身體氣虛、但不嚴重時,可適量使用黃耆,或一點沙參或黨參,體虛至血壓偏低的狀況才使用人參。

柯富揚提醒飲食要有節制,七分飽較為恰當;過飽可能使脾胃功能過度使用,造成脾氣虛。另外,建議生活作息要規律,睡眠時間要充足,情緒不過於激動,工作或運動也不宜過度損耗精力。

6招保養元氣
資料來源/柯富揚醫師、黃怡嘉醫師<br />整理/羅真
6招保養元氣 資料來源/柯富揚醫師、黃怡嘉醫師
整理/羅真

氣滯 補氣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