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味子是木蘭科植物北五味子或南五味子(華中五味子)的成熟果實,皮的味道甘甜、果肉酸、核中帶點苦辛.有鹹味,因五味俱全得名。
五味子始載於《神農本草經》。古人經長期臨床實踐,認為五味子性溫,將之歸入肺、腎、心三經,果肉的酸味有收斂肺氣的效果,因此是治療久咳虛喘的要藥;皮的甘味與核的辛味能潤,加上性溫的特質,因此有補腎、養心、生津的功效。因此唐代醫家孫思邈有「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補五臟之氣」一說。但須注意若有發燒、哮喘或是表邪未解,如感冒後出現怕冷、咳嗽、頭暈等狀況,則不宜使用。
許多現代藥理研究顯示,五味子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像是木脂素、多糖、揮發油及有機酸等,有鎮咳、祛痰、鎮靜、催眠的作用,且動物實驗發現可避免肝臟受損、促進肝臟細胞再生,常用於治療肝臟疾病。
食用上除了水煎入藥外,也有熬膏、泡水代茶、煮粥、煲湯等用法,也常見製成醋、酒、蜜等,功效略有不同。使用量上,科學中藥每日約0.5至2克,煎劑每日約3至5錢。
五味子
功效:補腎、養心、生津、收斂肺氣、治療久咳虛喘。
注意事項:發燒、感冒而出現怕冷、咳嗽、頭暈者不宜使用。
專家的話:北五味子又叫「面藤」、「山花椒」,每年8月底至9月中旬為最佳採收期,藥效以中國東北長白山所產為最佳。
諮詢專家/三軍總醫院中醫部醫師謝宗運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