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油被廣告宣傳多種效能,能變聰明、解決憂鬱症等,認為吃魚油「好處多於壞處」,但醫師駁斥吃魚油不如吃魚就好,坊間的魚油曾多次驗出濃度不足,還有可能摻有其他雜油,最常見的就是偷摻沙拉油、植物油等,多吃可能會變胖,而不是會變聰明。
成大附設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李貽恆說,坊間的魚油產品有多次被驗出實際含量與標示不符,以為是濃度高的魚油,實際上卻只有標示的10%到20%,其餘的成分可能是沙拉油或是植物油,效果打折,也傷荷包,最糟的是多吃還可能變胖。
李貽恆說,目前魚油已被證實的效果為降低三酸甘油脂,不過吃到濃度不足的魚油,是完全沒有效果的,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曾春典也強調,如果坊間的一顆魚油的濃度只有30%,一次吃3顆是不會讓濃度變成90%,不如不要吃。
曾春典表示,民眾想要降三酸甘油脂,最好的方法是「良好的睡眠」、「良好的飲食習慣」,並且降低會增加三酸甘油脂的機會,少吃醣類、脂肪多的食物。
曾春典表示,若是吃魚的話,會建議吃深海小型的魚類,如鯖魚、秋刀魚,深海大型魚類因為食物鏈的關係,體內會含有較多重金屬,對於人體而言是難以代謝的。
💪更多健康推薦
‧退休男投資300萬買套房「保證10年收租」僅五年就狂虧出場
‧多年不去超商!40歲主婦一家三口超強節約術:省錢、健康又環保
‧「和丈夫一年來天天做愛」三寶媽產後不敢面對伴侶 用行動找回信心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