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不只每天一次!頻繁大便正常嗎?專家告訴你7個可能原因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運動健身

為何肌力訓練和健康長壽息息相關?專家曝能預防常見3種疾病

目前已知肌肉量從40 幾歲開始就會急遽減少。在腿部肌力的部分,80 幾歲時,肌力會剩下20 幾歲的一半。肌肉量的減少是臥床不起的原因之一,預防與改善的絕招就是肌力訓練。
目前已知肌肉量從40 幾歲開始就會急遽減少。在腿部肌力的部分,80 幾歲時,肌力會剩下20 幾歲的一半。肌肉量的減少是臥床不起的原因之一,預防與改善的絕招就是肌力訓練。
圖/ingimage

聽健康

00:00/00:00

目前已知肌肉量從40 幾歲開始就會急遽減少。在腿部肌力的部分,80 幾歲時,肌力會剩下20 幾歲的一半。肌肉量的減少是臥床不起的原因之一,預防與改善的絕招就是肌力訓練

在肌力訓練的基本理論中,一般成人提高效果的標準肌力訓練方法,是採用8 至10RM(進行8 至10 次後,即達極限的負荷)來進行。藉此即可一邊挑戰各種項目的高重量肌力訓練,一邊提升肌肉量與肌力。

不過對於肌肉量少、肌力低的高齡者或兒童,甚至是體力差的人來說,有可能很難採行這樣的運動。近年來,被推薦用來代替這個的運動之一,就是每週2 至3 次,每次10 至15 分鐘,用自己的體重或1 至4 公斤的輕量啞鈴來做的慢速訓練。不過這種慢速訓練,若要安全地將效果提高到最大限度,「認識身體的構造,配合個人身體狀況進行」是很重要的。

這對於(a)預防代謝症候群、(b)預防運動障礙症候群、(c)預防失智症也非常有效。以下就一項一項來看吧!

(a)預防代謝症候群

所謂的代謝症候群,指的就是脂肪堆積在內臟裡,同時在高血糖、高血壓與高血脂症中,合併有兩種以上的狀態。如果堆積太多內臟脂肪,有可能導致動脈硬化,最後恐怕會演變成心血管疾病(心臟病)或腦血管疾病(腦中風)等危及性命的疾病。

人是靠肌肉活動身體、產生熱能並消耗醣類或脂肪。如果肌肉變小,能量消耗會減少,脂肪會增加,有可能演變為糖尿病或高血脂症。代謝症候群的預防與肌力訓練之間,也是透過前述的「動保熱血」連結在一起。

肌肉中有一種叫「肌脂蛋白」的蛋白質,這種肌脂蛋白基因被破壞的老鼠,比一般的老鼠更容易因高脂肪飲食而肥胖,也會罹患糖尿病。肌脂蛋白具有讓肌肉更容易產生熱能,以燃燒脂肪的功用。如果肌肉量少,肌脂蛋白也會比較少。

此外,目前也逐漸發現一件事,就是肌肉也會發揮內分泌器官的角色,分泌出似激素物質,這些物質統稱為「肌肉激素」。最先被發表出來的肌肉激素,是一種叫介白素-6(IL-6)的細胞激素,據信具有以下這些作用:

① 腦部的抗氧化作用、保護神經細胞。

② 對脂肪細胞產生作用,促進脂肪分解。

③ 對肝臟產生作用,促進肝醣分解。

④ 動脈壁的抗炎作用(預防動脈硬化)。

最近新發現的「肌肉激素」中,則有「鳶尾素」。鳶尾素是透過運動由肌肉分泌出來的物質,能將「白色脂肪褐色化」,變成「米色脂肪」。這種米色脂肪細胞,是利用脂肪能量來產生熱能的脂肪,因此應該也可說是一種「容易消除的脂肪」。

此外,做肌力訓練能得到一些短期效果,經由感覺神經傳遞刺激到大腦,進而分泌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生長激素等等,以促進脂肪分解。

(b)預防運動障礙症候群

所謂的運動障礙症候群,指的是因為肌肉、骨骼、關節等運動器官的衰退或障礙,導致難以站立或行走,需要長期照護的高風險狀態。

造成運動障礙症候群的主因包括① 半身肌力衰弱、② 平衡能力衰弱、③ 骨骼或關節的疾病等等。① 與② 雖然是每個人都有可能因為年齡增長而發生的事,但可以靠著自身的努力加以預防與改善。③ 的骨骼或關節疾病包括退化性膝關節炎、腰椎退化性關節炎、風濕症等等,必須接受醫院的處置。

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肌肉量減少與肌力衰退,稱作「肌少症」。通常隨著年紀愈來愈大,肌肉量與肌力會逐漸減少,最終演變成肌少症。平均來說,過了20 歲以後,體脂肪就會開始增加,肌肉則是過了30 歲以後開始減少,大約從45 歲開始會很明顯地減少。

在運動障礙症候群的主因中提到的「下半身」,是最容易受到老化影響的部位。下半身的肌肉在到了80 幾歲的階段,會減少到20 幾歲時的一半。隨著肌肉日漸減少,不僅活動量會減少,更會陷入肌肉進一步減少的「負向循環」,提高跌倒、臥床不起的風險。高齡者肌肉量減少所造成的肌力衰退因人而異,有的人看起來比實際年齡還老,有的人則顯得年輕有活力。長期持續做肌力訓練的人,大部分都非常朝氣蓬勃。為了追求健康長壽,肌力訓練也是有效的方法。

(c)預防失智症

許多流行病學研究都顯示「運動具有預防失智症的效果」,其中最為人所知的研究就屬Buchman 等人的研究(2012)。他們針對716 名平均年齡為82 歲的健康高齡者,進行為期3 年的調查,調查運動追蹤器所記錄的日常活動量與阿茲海默症發病率之間的關係,並在報告中指出低活動量組的發病率,比高活動量組高出2.8 倍之多。此外,Larson 等人(2006)亦針對1740 名65 歲以上的高齡者,進行為期6 年的追蹤調查,最後報告顯示,每週至少3 天走路15 分鐘以上,失智症的發病率會變成約0.6 倍。

雖然目前尚未完全釐清為什麼運動會有這樣的效果,但很多用小鼠或大鼠做的動物實驗都顯示,運動(跑步)會促進大腦海馬迴的神經細胞增生,讓迷宮學習更有效率。由於大腦海馬迴是短期記憶的中樞,因此據信對於失智症與兒童的學習都有深刻關聯。

在動物實驗中,運動增加了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的發現。實驗顯示,運動會使肝臟或肌肉分泌出類胰島素生長因子(IGF-1),不僅讓肌肉變粗、讓骨骼變強壯,同時也與腦中BDNF 的增加有關。

此外,藉由運動從肌肉分泌出來的肌肉激素之一「鳶尾素」,有可能會促進海馬迴中的BDNF 生成。因此,透過運動也有可能從肌肉分泌出預防失智症的物質,不過其中的相關性尚待進一步驗證。

據聞亞里斯多德曾說:「走路可以解決許多困難的問題。」或許其中的祕密就藏在肌肉中。

(d)健康壽命與肌肉

我們能以健康狀態存活下去的指標之一,包含「健康壽命」。所謂的健康壽命,就是能夠自立且健康生活的期間,而不會因為臥病在床、失智症等原因需要長期照護。

「健康壽命」=「平均壽命」-「需要照護等支援的期間」

在日本,男女的平均壽命早已分別超過80 歲與86 歲,但健康壽命卻是男性71 歲、女性74 歲。也就是說,我們「在人生的最後階段,有一成以上的時間,必須依賴別人的力量才能生存下去」。解決「如何能在避免臥床不起的前提下享受人生」與「盡量縮短需要照護的期間」等課題,也是今後日本社會最重要的議題。至於解決方案之一,就是利用慢速訓練等方法來鍛鍊肌肉。

筆者本身今年已邁入65 歲,不但感覺體力逐漸衰退,跟當年的健美運動員時期相比,肌肉量也減少相當多。不過藉由科學式的學習與實踐正確的運動知識,對於老化的不安逐漸轉變為安心與期待。我想用適合自己身體的最佳姿勢,持續地做肌力訓練。對於筆者來說,鍛鍊肌肉是豐富人生色彩、打造快意生活不可或缺的必要條件。

快樂且正確地打造肌肉,就是在打造身體;打造身體就是打造人格;打造人格就是在打造幸福;打造幸福就要從快樂且正確地打造肌肉開始。

繼「動保熱血」之後,我又自創了一個新詞。快樂且正確地打造肌肉的「樂」(TA)、打造身體的「體」(KA)、打造人格的「人」(NI)、打造幸福的「幸」(SHI)。(譯注:括弧中為日文的首字母發音)

把這些發音拼在一起,就成了「TAKANISHI」,也就是筆者的姓氏「高西」。雖然有點不知分寸,但如果各位能從腦海中想起「TAKANISHI」一詞,那將會是我無上的榮幸。

※ 本文摘自《強化肌力訓練全書》。

書名:《強化肌力訓練全書》

作者:石井直方, 柏口新二, 高西文利

譯者:劉格安

出版社:聯經出版

出版日期:2023/07/06

《強化肌力訓練全書》書封<br />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強化肌力訓練全書》書封
圖/聯經出版社提供

肌力訓練 長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