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走穿鞋有3重點 治療師:常被忽略卻很重要的是這點
但有足部問題的人怎麼辦呢?動晰物理治療所物理治療師鄭融說,踩地或不踩地,足弓高度差4到6毫米是正常足;高差6毫米到1公分是功能性扁平足,亞洲人盛行率達30%,是因為後天常在太硬的平面上走路,足部為了承擔體重,漸漸代償而變平。至於先天就因結構異常、韌帶支撐力不足,高差超過1公分,才是真正的扁平足,盛行率僅2%。
只墊高足弓 足底筋膜繃更緊
很多人以為功能性扁平足,只要把足弓墊高就好了,其實不然。鄭融表示,當功能性扁平足承重,足弓掉下去的時候會同時往前、往左右延展,如果只是墊高足弓,鞋子左右支撐度不好,足弓還是會外擴而塌下去,這時候底下還被足弓墊頂著,反而更不舒服、更容易腳痛。
鄭融比喻,翻麻將時要排列整齊不散開,必須從左右兩邊撐住,中間是不用特別頂著的;足弓的骨骼也是一樣,當側面和足底都支撐好,骨骼排在理想位置,自然有好弓型。
如果足弓中間被墊高,左右又沒撐住,阿基里斯腱內側及筋膜都會需要繃更緊,才能拉住足弓,結果就是導致足底筋膜被扯過頭,如果天氣冷,足底筋膜還可能裂傷。
早上起床 先醒腿暖足
筋膜裂傷或疼痛,最常發生在早上下床第一步,如果起床先「醒腿暖足」,是可以避免的。
怎麼做呢?鄭融說,起床後先坐床邊,兩腳平貼地板,一腳先往內縮,讓膝蓋彎曲比90度多一點。足跟保持貼平地面,手稍微壓著膝蓋,感覺小腿肚酸酸緊緊卻不痛,維持至少15秒,再換邊。鄭融提醒,這個伸展動作不要超過30秒,以免引起肌肉保護性收縮,兩腳各做兩次,每次30秒,總共兩分鐘就完成。
醒足之後,接著暖足。鄭融說,先翹二郎腿,用對側手握拳,垂直由下往上輕敲小腿肚,敲10到15秒,腳踝轉一轉再放下來,然後換邊,兩邊各做一次。鄭融表示,小腿肚有四、五層肌肉,這動作可以幫助各層筋膜滑動,讓肌肉收縮更順利,做完會感覺腿熱熱的,組織溫度提高,本體感覺、血液循環、活動度都會變好。
穿鞋三重點
1.要有高低差
暖腿之後就可以起身穿鞋去健走了。鄭融建議,如果容易足底筋膜炎或已有足底筋膜炎的人,家用拖鞋要避免鞋底全平、毫無高低差的款式,最好選擇前低後高的厚底拖鞋,前後高低差1到2公分,如此可減輕足弓壓力。
2.護跟要夠硬
至於外出的健走鞋,鄭融建議,功能性扁平足的人一定要找護跟夠硬、左右支撐度夠的鞋子,測試方法可用虎口夾住鞋子後三分之一,用握手的力量夾一下,如果一夾就凹下去,那就是支撐力不足。至於高弓足,足壓集中在前後,接觸面較小,因此選鞋首重避震力,可優先選吸震材質的鞋,例如惰性泡棉底的跑鞋、球鞋,滑板鞋或平底休閒鞋就不適合。
3.鞋帶全面拉緊
最後常被忽略卻很重要的是鞋帶。鄭融表示,大部分人穿鞋都是把腳塞進去,只拉緊最後一段鞋帶,這時腳背和鞋面間還有很大空隙,會增加足弓塌陷機會,腳還會前後滑動,不斷撞擊腳趾,可能導致拇趾外翻或甲溝炎,最後一段鞋帶綁太緊還會壓迫到足背動脈,導致腳趾痠麻。
正確綁鞋帶,要將足跟向後緊靠鞋跟,然後一格一格把鞋帶拉到貼合腳背,最後利用運動鞋最後兩個併排的孔,以「跟鎖」綁法收尾。鄭融說,網路上有很多跟鎖綁法的教學影片,這能讓腳背和鞋子的接觸面極大化,使足背壓力均勻,足部兩側充分支撐,走路更輕鬆。
上班族健走 別穿這些鞋
如果要把握上下班時間健走,林頌凱提醒,不要穿太硬、限制腳踝的鞋子,例如皮鞋、靴子、工作鞋、雨鞋;也不要穿支撐度不好或造型特殊特鞋子,例如功夫鞋、高跟鞋、淑女鞋、尖頭鞋。鄭融提醒,現在有很多淑女平底鞋強調柔軟舒適,前後沒有高低差,鞋底泡綿太軟,護跟被一壓就扁,吸震性不好,試穿時或許很舒服,但走路久了一定會不舒服。
如果用健走杖,鄭融提醒,最好用兩支比較理想,因為走路時上下肢自然擺盪,兩邊力矩才能完全平衡,但要注意,不要因為有手幫忙支撐就跨太大步,因為這樣會讓膝蓋著地時伸太直,關節壓力變大,容易磨損。
手機APP激發行動力
看著手機裡每天走路的步數逐漸成長,是一種成就感。但你知道嗎?勤走路還可以換好康,獲得獎勵回饋,兌換真實生活中的優惠。也有各種各樣的APP,藉由遊戲引導者走更多路。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想要增加運動強度 增加重訓的重量就會有效果嗎?
健身教練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千萬不要以受傷換取經驗
深蹲也入列!專家告訴你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
健身瘦腿翹臀 在家也要動起來
在家運動、走健康步道要穿鞋嗎?簡文仁:穿運動鞋2大關鍵...穿錯恐傷關節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維持「髖部肌」柔軟度 預防背痛問題發生
深深愛上雕塑身體時的自己 當用類固醇健身意味著什麼
跑馬拉松出現運動性血尿 注意可能導致腎功能障礙
他們不是姊弟,是母子!醫師媽戀上重訓,養肌肉還變年輕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放鬆「背闊肌」 預防下背痛、提高睡眠品質
不只對身體好!研究:一運動有效舒緩情緒減輕憂鬱、焦慮
參加鐵人三項發生猝死事件非罕見!研究曝最致命階段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強健「股四頭肌」 減輕膝蓋負擔、保護膝關節
以最大心跳的6成開始動!掌握運動3大危險因子才安全
只要有運動就好?專家建議:先認清各種運動的優缺點
肌少症會增加失智症風險 醫學專家教5招不怕大腦退化
為什麼你不想運動?科學家解密隱藏的「不公平」因素
選對時間運動好處更多!不僅有利降血壓 更有機會減重
虎背熊腰不是發胖,是上半身肌肉無力!6組動作,練出天鵝頸、直角肩、少女背
50歲以上平時不動 十招「+10行動」讓腦部凍齡
新北推10條家山步道 劉克襄邀請從家出發看山
慢跑半小時只消耗1碗白飯!佛系懶人減肥法幫助甩肉
空腹運動瘦比較快?運動營養師用一項實驗告訴你真相
最保命的一塊肌!每日10分鐘呼吸肌運動 防老後嗆咳與吸入性肺炎
重訓新手該怎麼選擇鍛鍊方法?專家教你依5大項判斷
要增肌減脂還是延緩衰退?30、40、50歲男性健身,重點大不同!
重訓是對肌肉施加壓力 專家告訴你4個讓肌肉發達機制
中秋怕胖 公園運動3式助健康
重訓受傷機率其實比打球還低?物理治療師告訴你真相
重訓導致漏尿?醫:適當訓練反而有助改善漏尿
猜你喜歡
發熱衣洗錯一次「保暖度大降70%」4大洗滌地雷曝光
手沖咖啡是成功或失敗?咖啡大師教你從咖啡渣判斷
去礦物質RO逆滲透水能不能喝?教授:對健康有影響
喝咖啡、吃甜食讓你胃食道逆流?10種食物助改善
羽絨衣怎麼穿才保暖? 名醫揭關鍵原因:不要穿錯
營養學博士照吃垃圾食物!營養學教授:這4種飲食習慣比吃泡麵、薯條還傷身
運動多久才有效?研究揭最能降死亡率的運動時間
愛喝美式你比較衝動,喝拿鐵的個性是? 心理師從「10種咖啡」看出你的性格
十二時辰的各器官排毒時間 中醫師教你如何排毒養生!
你也搞錯了嗎?羅漢果不是中藥!中醫揭真正用途
動物鐵、植物鐵哪個好?營養師告訴你補鐵食材排行榜
不只能暖手!暖暖包用完不要丟 家事達人教你4種功用
蔬菜都吃就是不吃主食?你到底在吃素還是瞎折騰
強寒流來襲 中醫師:暖暖包貼這三處暖全身
祛寒保暖 中醫師推薦喝2茶飲、吹風機吹5穴
健身教練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千萬不要以受傷換取經驗
木製砧板或塑膠砧板哪個好?科學家用實驗訴真相
天冷吃火鍋血壓、血脂飆?專家點名火鍋地雷:湯底、醬料、油脂含量高!
吃飽不代表吃好!掌握這幾個關鍵,才算是「好好吃飯」
找到自己的「最適老樣」!王偉忠:熟年的快樂,來自掌聲與失落都要承擔
水餃熱量排行曝光 !「這口味」意外爆肥 網驚:還以為很清淡
吃生薑 研究證實妙用多
「蛋製品」未處理好易致食物中毒 這樣做可讓沙門氏桿菌死光光!
9成民眾都用錯了!暖暖包不是用搓的、別握手中 正確用法曝光
一個人住的自在美好!彭樹君:獨處是人生必經功課,練習把自己放在世界的中心
手麻腳麻像針在刺?注意維生素B12缺乏警訊!掌握3-6周黃金治療期
對抗天冷!中醫師教你泡2種暖心暖身的養生茶
職場上的小人「做3件事」超勤快!很會裝忙、經營關係
白藜蘆醇、茄紅素助護心? 別亂吃!營養師解析真相
深蹲也入列!專家告訴你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
白藜蘆醇、茄紅素是護心好成分? 營養師破解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