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人瑞中,十之八九是女性?科學家指出關鍵原因
【文、圖/摘自啟示《最活力的老後》,作者布魯斯.葛里森】
女性的常青優勢
如果你已進入中老年,又是女性,那就更值得高興,因為你從運動獲得的效益會比其它不具備上述條件的族群來得高。
根據匹茲堡大學心理學家艾瑞森的研究,從事有氧運動的女性,認知功能改善的幅度超出男性(換句話說,女性的腦細胞生長速度比較快)。魁北克拉瓦爾大學(Laval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也證實,運動和認知功能之間的劑量效應(運動愈勤,腦筋愈靈光)在女性身上較強烈。北卡羅萊納州的阿帕拉契州立大學(Appalachian State University)心理學系研究團隊還有另一項發現:同時做心肺和阻力運動的女性,活力提昇的效果顯著優於男性,這對更年期的女性來說,不啻是另類的荷爾蒙補充治療。
看起來,現代社會似乎沒有把最適當的任務交付給這名身材嬌小的老奶奶。她和運動一拍即合,顯示她足以承擔馬廄的粗活,卻要扮演烤麵包或帶小孩的角色。有證據顯示,老年女性上健身房的年限比男性來得長久。女性身體肌肉量低於男性雖是不爭的事實,但從某方面來說,肌肉品質卻更好,因為女性的肌肉較能抵抗衰退。部分原因應可歸功於雌激素具有肌肉修復與維護的功能,這是維羅爾大學(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肌肉動力學家恩斯(D.L.Enns)的發現。
邀請健身房的人做個實驗就知道,大家不分男女老少先做一樣的高強度重量訓練後,再用顯微鏡觀察肌肉變化,一定會有驚人的發現。匹茲堡大學的基因學家史堤芬.洛斯(Steven Roth)就做了這項實驗。結果顯示,每個人的抗老肌肉幹細胞都因運動而增生,但在性別與年齡別不同組別當中,年長女性的成績最為突出。
這些證據應該能解釋為什麼大型的長青運動賽事中,在醫療站前面大排長龍的,剛好跟公廁前的景象相反:男多於女。我們可以打個比方,男生一直在寅吃卯糧,老了以後身體恐怕難以支應。
百歲人瑞中,十之八九是女性,沒人確切知道其中的奧秘。女性罹患致命疾病的時間通常比男性晚十年,而且即使發病,存活率也比較高,這似乎暗示運動科學提出的論點是可信的。科學家指出,老年女性的彈性與恢復力,正是使她們成為稀有動物的秘密,足以跟長壽的烏龜與燕鷗比擬。
歐嘉的優勢:乘以二。
.作者:布魯斯.葛里森
.譯者:曾育慧
.出版社:啟示
.出版日期:2019/08/03
◆關於歐嘉奶奶
年過九旬的超猛老奶奶,153公分的嬌小身材蘊藏著驚人的活力。她不僅健康好動,更是長青百米及兩百米短跑、鉛球、鏈球、標槍、跳高等多項世界紀錄保持人,贏得六百多面獎牌,擁有26項世界紀錄。
原本是小學老師,為了逃離家暴丈夫而成了單親媽媽,日子過得非常艱辛。退休後,77歲那年初次接觸田徑,靠著自學,她環遊世界參與賽事,享受與其他長青選手們的情誼。2014年,95歲的她又打破了六項世界紀錄,在創下驚人的成績後,於同年六月逝世。她所創下的總共32項世界紀錄,至今無人能破。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每晚抬腿抬心酸?6個腹肌鍛鍊動作你可能一直做錯
上坡好喘?調整身體姿勢、學會呼吸技巧,爬山、健行更輕鬆!
用「最強呼吸法」啟動身體免疫力!日醫學博士教你5分鐘「呼吸肌伸展操」,靠體內「天選肌肉」提升肺功能
爬樓梯膝蓋痛?上下樓梯的痛可能是不同原因造成
路跑應補充高蛋白食物?營養師教跑步前中後這樣吃
春節吃太多?綠委林楚茵秀身材 教大家一張椅子做運動
過年七天宅在家 國健署教你在家就能甩油
登山更需要訓練下半身 專家教你如何強化腿部肌肉
牛年提升免疫力 初一新抗疫運動3招可見效
養氣經絡瑜伽/按壓穴位改善腿部水腫
養氣經絡瑜伽/改善腰椎下塌所引起的腰痠背痛
為何總是被低潮擊倒?意志不堅的上班族,大哭後才懂的事
從在校內都要叫計程車,到5年破50座百岳 26歲女嚮導: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冬天運動避免傷身 5大熱身運動將關節暖開
結實卻不一定更健康?醫:練出肌肉線條≠運動力
運動多久才有效?研究揭最能降死亡率的運動時間
想要增加運動強度 增加重訓的重量就會有效果嗎?
健身教練血淋淋的慘痛教訓:千萬不要以受傷換取經驗
深蹲也入列!專家告訴你重訓最容易受傷的5大動作
健身瘦腿翹臀 在家也要動起來
在家運動、走健康步道要穿鞋嗎?簡文仁:穿運動鞋2大關鍵...穿錯恐傷關節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維持「髖部肌」柔軟度 預防背痛問題發生
深深愛上雕塑身體時的自己 當用類固醇健身意味著什麼
跑馬拉松出現運動性血尿 注意可能導致腎功能障礙
他們不是姊弟,是母子!醫師媽戀上重訓,養肌肉還變年輕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放鬆「背闊肌」 預防下背痛、提高睡眠品質
不只對身體好!研究:一運動有效舒緩情緒減輕憂鬱、焦慮
參加鐵人三項發生猝死事件非罕見!研究曝最致命階段
零風險健身/專家教你強健「股四頭肌」 減輕膝蓋負擔、保護膝關節
以最大心跳的6成開始動!掌握運動3大危險因子才安全
猜你喜歡
保溫杯可以裝咖啡嗎? 醫:4點事項須注意!
吃燕麥減肥,一天該吃多少?專家告訴你過量下場
運動開始得越早收穫就越大!醫:退化是有選擇的
強化免疫力,維生素D怎麼補? 專家曝「3捷徑」每天都能做
如何避免過熟水煮蛋?大廚忘了說的雞蛋料理祕訣
省電燈泡用久會汞中毒?毒物專家揭真相...「1動作」超危險
空汙不只傷呼吸道 營養師:多吃這些有助降低損害
你吃的土魠魚羹是什麼魚?不同魚種價差可高達3倍
省到一條內褲穿20年的侯昌明,年過半百突想通,花百萬全家暢遊義大利!中年樂活靠4個小秘訣
魚眼清澈不代表一定新鮮?海鮮專家教3步驟挑鮮魚
影/保健食品你吃對了嗎? 高醫營養部揭3大NG行為
促進消化又能健身 陳淑麗教你2招在家就能做的瑜珈
食物掉地上3秒內撿起來仍可吃嗎?科學家幫你解惑
愛吃半熟蛋、微帶血的肉? 小心沙門氏菌!「1動作」阻斷感染途徑
比雞腿、雞心熱量還低!你知道你吃的雞胗是什麼
空汙紅色警示 中醫師:吃這3類食物抗身體發炎
提神吃什麼?營養師點名5食物:調節神經促進大腦血流
低碳減重出現落髮、抽筋副作用?專家直指2大原因
上坡好喘?調整身體姿勢、學會呼吸技巧,爬山、健行更輕鬆!
為何煮麵容易出現「撲鍋」現象?簡單一招可避免
每晚抬腿抬心酸?6個腹肌鍛鍊動作你可能一直做錯
要防肌少症,只吃蛋白質根本沒效!日研究證實:加上這3種營養素才能長肌肉
在體內停留時間超乎想像!專家曝咖啡因過量下場
退化和老化大不同!專家提醒:逆轉退化該這樣做
中藥藥效比西藥慢?只能養身不能治病?中醫師說分明
日本同步配方 全新合利他命「金」強效錠 有效改善末梢發麻
今晚我想來點… 吃優格的7大好處1次告訴你!
用「最強呼吸法」啟動身體免疫力!日醫學博士教你5分鐘「呼吸肌伸展操」,靠體內「天選肌肉」提升肺功能
24節氣「雨水」潮濕,皮膚過敏者當心!多吃這些深綠色蔬菜養肝
萬惡消夜會造成肥胖!餓得受不了,深夜點心如何聰明吃?
大年初四迎財神!觸犯「禁忌」小心窮整年 訣竅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