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在家也能做出與餐館同等美味 專家揭法式洋蔥湯最重要竅門

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養生/ 運動天地

健走強心肺 走步道量力而為

台灣新生報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走不同的步道有不同的運動效果,平時少運動的人應從運動強度中等的步道開始。文大運動與健康促進學系戴旭志助理教授表示,可以在步道導覽中區分3種運動強度,建立不同顏色區塊,民眾可依顏色區隔選擇適合自己的心肺功能路段健走

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駱貞妃主任表示,例如指南宮千階親山健走步道的導覽就經過設計,紅色路段屬運動強度高,適合常運動者;綠色路段屬運動強度中,適合全家大小;粉紅色路段則屬運動強度中上,適合常走動者。

健走最適合一般民眾的有氧運動,只要養成定時健走的習慣,每日健走30~60分鐘,就可以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強化骨質密度等。長期運動不足常造成代謝異常。上班族即使在室內也能走路或進行簡單的活動,增加運動量,伸展肌肉,同時減少肩頸痠痛的困擾。

專家建議沒有建立運動習慣的民眾,可開始健走增加身體活動量。健走可說是生活中最基本、簡易、安全且經濟的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增加心肺功能,紓解壓力,控制體重,同時延緩老化。

【記者萬博超/綜合外電報導】美國西北大學研究發現,約六成的老年人一天至少有九小時處於靜態,無論是否額外運動,過於長時間的靜態活動都會提高失能風險。每多坐一小時對健康威脅都倍增。年長者一旦失能,不僅平時生活孤寂,更受限於行動不便或心理因素,更難得有機會到戶外走走。

目前也有偵測活動量的裝置,可以連結到手機,即使年長者的朋友或家人不在身邊,也能透過手機了解年長者整天的活動量,甚至發出訊息提醒他們起身走動。

失能長者平時需做復健活動如平衡訓練、站立活動、粗動作活動,以維持長輩本身的肌耐力及肢體步態平衡,來增進移動能力,進而增加日常活動能力。另外,改善家中照明設備、無障礙樓地板、扶手、防滑設施等,可以幫助社區中失能長輩儘可能獨立生活,減輕照顧者的負擔,更減少照顧費用支出,以提升照顧品質。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新生報之《養生文化報》】

運動 健走 心肺功能 血液循環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