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pgw.udn.com.tw/gw/photo.php?u=https://uc.udn.com.tw/photo/author/photo/552.jpg)
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張嘉芳/報導】
流傳數百年的太極拳,集宗教、武術、醫學、哲學於一身。研究發現,強調柔和、緩慢、動禪、練氣的太極拳,可改善人體免疫及內分泌系統,預防跌倒,降低緊張、焦慮與憂鬱情緒,是不錯的養生運動。
力量運轉 帶動血氣運行color="0074ad">
「人本來就是一個太極,講求氣血通暢,太極拳能讓血壓穩定。」台北醫學大學傳統醫學科主治醫師陳萍和說,太極拳強調靜、動禪概念,透過力量運轉、全身氣的流通,帶動血液運行,藉由身體緩慢移動帶動手部動作,達到修練內心、氣血運行功效。
有別於其他拳法強調身體肌肉訓練,陳萍和說,太極拳是一種練氣運動,講究意念,需全神貫注、心無旁騖。練拳時,全身重心集中在下盤、骨盆位置,利用重心移動、保持身體平衡,透過力量運轉運動,身體自然流汗,距離心臟最遠的四肢氣血循環正常,自然代謝身體廢棄物,達到中醫解毒功效。
洗三溫暖 不如練太極拳color="0074ad">
「練太極拳比洗三溫暖更好。」陳萍和說,中醫講求氣血通暢,練拳是體內氣體運行而流汗,與三溫暖原理不同,三溫暖是靠溫度,逼出汗水。因此,練拳的人氣色紅潤,也較能靜下心來,應付外界繁雜事物,不會恐慌。
「練太極拳好處很多。」台北榮總教學研究部醫學研究科主任、呼吸治療科主治醫師郭正典,念書時就開始接觸太極拳。當初學108式,練了一年多,卻因工作忙碌中斷,直至民國82年才重拾太極拳,習拳至今已約20年。
下盤訓練 身體平衡通暢color="0074ad">
郭正典說,太極拳強調下盤重心訓練,透過半蹲方式讓大腿有力,不易跌倒。此外,「腳是第二個心臟」,他指出,心臟把血液打到全身,當血液從下半身流回心臟時,須對抗地心引力。太極拳講究腿部訓練,下肢肌肉強壯,血液回流心臟將更容易,因此,練拳對心血管通暢十分有助益。
打拳過程中得經常換氣,肺部不斷擠壓與伸張,才能夠促進換氣,血液才會到身體各組織,所以太極拳可讓氣血通暢。
緩慢運動 紓解焦慮情緒color="0074ad">
另外,太極拳講究動禪,「用意不用力」,全身肌肉應柔和緩慢運動,而非肌肉緊張。練拳者為維持身體平衡,必須沉穩冷靜、心無雜念,因此,太極拳亦能降低焦慮、緊張、憂鬱等情緒障礙。
保護骨骼 延緩關節退化color="0074ad">
由於打拳可運動全身肌肉與關節,除有助骨骼發展,還能減緩骨質流失速度。所以,經常活動、按摩關節,亦可減少退化速度,降低退化性關節炎疼痛情形;且身體免疫力也會提升,較不怕冷、也不易生病。
臨床研究顯示,老化與疾病會導致副交感神經活性下降,且下降程度與疾病嚴重度及預後有關。郭正典說,太極拳運動能提高副交感神經活性,對於老化及疾病預防具正面效益。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