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馬鈺龍、陳惠惠/台北報導】
要想增加肌肉組織,提高基礎代謝率,「蛋白質攝取量要夠,但不要過量。」馬偕醫院營養師趙強說,關鍵還是在運動。
有民眾可能會誤以為,「吃肉長肉」,要想多長一些肌肉,肉類當然要多吃一點,運動員也會增加蛋白質攝取。國泰醫院營養師賴秀怡說,不是吃高蛋白質飲食,就會長肌肉。
趙強說,肉類下肚,若一天所吃超過消耗掉的熱量,多餘熱量會轉變為脂肪,不是肌肉;吃的熱量若不夠,肉類就會「被拿來當材燒」。
趙強說,肥胖的人在熱量控制情況下,多吃一點蛋白質,再搭配運動消耗熱量,可望「提取脂肪存款」,讓蛋白質合成為肌肉,稍微增加肌肉質量。
一天究竟該吃多少蛋白質?趙強說,可以每十公斤體重吃一兩肉來計算,例如,七十公斤成年男性每天建議吃七兩肉。蛋白質量不足情況下,「若吃的都是澱粉、油脂,只能提供熱量燃燒,養不出肌肉。」
💪更多健康推薦
‧年輕夫妻買900萬房月付2.5萬貸款 七年後含淚脫手:還是租屋幸福
‧她把家裡「衣物收納箱全丟光」獲4大好處:有益健康又省錢
‧茶葉可去除水中有毒重金屬 研究揭這樣泡茶達到的效果最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