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楊欣潔/整理】
A:腸躁症和大腸癌無直接關聯,腸躁症多是壓力引起,大腸癌則與飲食習慣及體質有關,腸躁症並不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機率。
腸躁症常見症狀包括腹部絞痛、排便次數增加或便秘(排稀便或硬便)、腹部脹氣、惡心嘔吐、消化不良、胃食道逆流、頭痛、睡眠不足、全身痠痛等。
大腸癌某些症狀與腸躁症類似,如腹痛、腹瀉等。但腸躁症的腹痛在排便後緩解,而大腸癌的腹痛則會持續,且因腫瘤壓擠會常有便意,卻總有解不乾淨的感覺。
壓力是腸躁症主因,患者在緊張情緒下,症狀和發生頻率加重,部分合併憂鬱、焦慮症。
臨床上被診斷為腸躁症的患者,不少其實是乳糖不耐症,因接觸乳製品但腸道無法消化吸收,導致腹瀉、腹脹、絞痛、排氣多。因長期憋氣、憋便,造成括約肌過緊,排便時括約肌反向收縮,即肛門鬆不開反而縮緊,造成便秘。診斷腸躁症,應排除其他疾病,尤其是乳糖不耐症。
腸躁症患者的腸道神經較敏感,腸道收縮比一般民眾強且久,食物較快通過腸道,造成產氣、脹大和腹瀉;但也有可能狀況相反,造成便秘。女性腸躁症機率比男性高出2到3倍,且經期症狀加劇,因此荷爾蒙可能對腸躁症也有影響,其他疾病,如腸胃炎也會引發腸躁症。
改變飲食或生活習慣可減緩腸躁症症狀,觀察自己進食,加劇症狀的食物要避免,定時進食可幫助規律排便,若有腹瀉,則少量多餐,便秘則增加纖維攝取。
腸躁症患者要避免含酒精、咖啡因等刺激性食物,規律運動,舒緩壓力並刺激腸道蠕動。若長期腹瀉、便秘,建議就醫檢查,不要自行服用止瀉劑或緩瀉劑,以免延誤病情。
諮詢/三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諮詢師、國防醫學院外科教授諮詢饒樹文
【2014/06/16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