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健署推動50-74歲的中高齡者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國健署與台大合作分析93-98年篩檢資料發現,國人篩檢率21.4%,定期複篩率為30%;已篩檢者與未篩檢者相較,可降低死亡風險10%;若篩檢率達40%,在同樣複篩率下,可降低23%死亡率。醫師表示,篩檢率愈高,且篩檢陽性患者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愈能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
國健署統計,自民國95年至今,大腸癌發生人數一直居我國癌症發生人數的第一名,每年約1萬4000人,更是十大癌症死亡原因第三位,每年因大腸癌死亡人數超過5000人。
為提早發現大腸癌、提早治療,國健署提供50歲到74歲的民眾免費每兩年一次糞便潛血篩檢,近年已見成效,國健署及台大針對93年至98年有接受大腸癌篩檢的116萬人為研究對象,追蹤六年,比較篩檢組及未篩檢組死於大腸癌的風險。
台大醫院腸胃科醫師邱瀚模表示,篩檢率為21.4%,且定期複篩率為30%,與未篩檢者相比,可降低死亡風險10%;若篩檢率能達40%,在同樣的複篩率下,可降低23%死亡率;若篩檢率達60%,則篩檢組可降低36%死亡率。
國健署癌症防治組組長吳建遠表示,這是世界上首次有關大規模篩檢可有效降低大腸癌死亡率的研究報告,透過篩檢發現的大腸癌個案,近七成屬於第二期或以下的早期癌症,僅7%為第四期,而未接受篩檢的大腸癌患者,則兩成是第四期癌症。這項研究也將刊登於國際Cancer期刊。
邱瀚模說,國內目前篩檢率已比日韓高,民眾應定期篩檢,若發現糞便潛血陽性,應安排大腸癌檢查,就能降低大腸癌死亡風險;若糞便有血,應直接到醫院檢查。
◎ 隨時掌握第一手健康訊息,快加入【元氣網粉絲團】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