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乳癌

襯衫爆扣罩杯D升F 輕熟女「自摸」揪出壘球大乳癌腫瘤

部分三陰性乳癌病友於45歲前確診,年齡相對年輕,醫師呼籲年輕女性應定期進行乳房檢查。本報資料照片
部分三陰性乳癌病友於45歲前確診,年齡相對年輕,醫師呼籲年輕女性應定期進行乳房檢查。本報資料照片

聽健康

00:00/00:00

40歲知名歌手朱俐靜7月3日乳癌病逝,震驚眾人,喚起大家對乳癌的重視。同樣是40歲的陳小姐,去年「自摸」右乳發現異常硬塊,因害怕被確診是乳癌,經過7至8個月遲遲不願就醫,直到右乳從D罩杯長大至F罩杯,甚至撐爆襯衫鈕扣,但左右乳房已明顯大小不一,才在朋友鼓勵下就醫檢查,發現一顆11公分、比壘球還大的腫瘤,所幸經化療、免疫治療及手術切除,目前預後良好,病況穩定。

衛福部2019年癌症登記年報資料顯示,乳癌是國內女性癌症發生率第1位,每年新增約1.5萬名個案,平均每36分鐘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

國內研究發現,台灣乳癌好發年齡為40至69歲,但也不乏有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患者。林口長庚醫院乳房外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陳訓徹說,國內乳癌發展趨勢已朝向雙高峰發展,也就是說,未經乳癌篩檢患者年齡約介於40至44歲,而45歲以上接受篩檢族群,患者年齡多介於60至64歲。

台北榮民總醫院外科部主任曾令民說,陳小姐經檢查確診為二期「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此乳癌為「腫瘤介於1至2公分,且合併腋下淋巴結轉移」或「腫瘤大於2公分,無論有無腋下淋巴結轉移」的三陰性乳癌,目前治療為先做免疫藥物治療約6個月後,縮小腫瘤後,再經手術切除腫瘤,如此可以減少乳房切除範圍,有助增加保留乳房的機會,同時預測術後藥物有無療效,或是有無需要增加有效治療的藥物。

曾令民說,一般人認為三陰性乳癌不易治療,因此,許多人將三陰性乳癌汙名化,但其實只有部分三陰性乳癌不易治療,但近年醫藥進步,在免疫治療幫助下,國際研究發現,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於手術前,先接受化療合併免疫治療的先期性療法,手術後接續免疫輔助治療以鞏固療效。如此治療可提高療效反應超過6成,有助降低近4成遠端惡化或復發風險,進而達到延長存活,接近沒有癌症跡象的目標。

陳訓徹表示,所有乳癌類型中,三陰性乳癌占比約10至15%,復發機率比其他類型高,但隨著醫藥進步,早期三陰性乳癌也有機會追求以不復發、幾乎不見癌症跡象為治療目標,特別是「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

陳訓徹說,相較於其他類型乳癌,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接受先期性治療,更需要追求腫瘤清除至無法偵測出跡象,一旦達成目標,有助後續降低復發風險,延長無疾病惡化存活期和整體存活期。

以林口長庚臨床351位病友統計顯示,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病友在接受化療合併免疫的先期性治療後,多數能夠達到腫瘤清除至無法偵測出跡象的目標,超過傳統小紅莓類與紫杉醇化療組合許多,復發風險也相對較低。

陳小姐說,當她發現右乳異常硬塊,因害怕被確診是乳癌,且自行上網查詢乳癌資訊後,因害怕被診斷出乳癌,且對乳癌切片檢查的粗針尺寸與宛如釘書機的「咖咖聲」心生恐懼,遲遲不願就醫,當就醫確診後,整整哭了2天,所幸一年來經治療預後良好,上月也才剛做完切除手術,一路走來發現三陰性乳癌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呼籲罹患乳癌的女性,勿過度聽信網路資料,應相信醫師遵從醫囑,勇敢接受治療。

從事房仲業的30歲張小姐,兩年前同樣是自摸右側乳房感覺「刺刺的」,機警就醫發現2.9公分腫瘤,合併腋下淋巴結多顆轉移,確診是「高風險性早期三陰性乳癌」,令她錯愕不已。經積極治療,先接受化療合併免疫藥物的先期性治療,在幾乎看不到癌細胞後,接續局部切除手術與術後輔助免疫療法,目前病況穩定。

「別再自己嚇自己。」曾令民與陳訓徹都說,依門診經驗,許多癌友得知罹患三陰性乳癌,網路爬文看到惡性高、預後差等負面用詞後,沮喪地想放棄治療,但無論早期或晚期,近年三陰性乳癌治療皆已有明顯進步,癌友應不要灰心,積極配合醫囑治療。

陳訓徹說,門診發現有些三陰性乳癌病友於45歲前確診,病友相對年輕,但政府目前僅針對40至45歲有乳癌家族病史、45至70歲女性予以定期乳房X光攝影檢查,呼籲年輕女性朋友主動養成定期做乳房檢查的習慣,以利早期發現和治療。

三陰性乳癌 乳房外科 癌症 乳癌篩檢 乳癌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