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鋼絲胸罩得乳癌?十大迷思全都露
【華人健康網╱記者黃曼瑩/台北報導】
姐妹們,不要只看重內在美,更要小心乳房健康!台灣乳癌年發生人數已經突破萬人大關,但是許多女性對於乳癌仍然存在一些迷思,常見包括:「穿鋼絲胸罩會罹患乳癌?」「塗抹止汗劑會增加乳腺癌危險?」
台灣乳癌好發於40至50歲婦女,雖然乳癌發生率較歐美低,但診斷為乳癌時的平均腫瘤大小卻較大。顯示女性的乳房自我檢查率較低,且傳統保守的觀念經常忌諱求醫,甚至有些人即使做自我檢查發現了乳房腫塊,卻常因沒有症狀而不以為意,錯過早期診斷的機會;其中也不乏有錯誤的迷思觀念,影響及早就醫診斷。
美國《Health健康》雜誌整理出以下常見「乳癌十大迷思」,希望姐妹們不要自己嚇自己,也不要過度大意,忽略乳癌早日檢查發現的重要性。
迷思一/穿鋼絲胸罩會增加乳癌危險?
錯!這種說法缺乏科學依據,因為胸罩的類型和材質及鬆緊度,與乳癌之間並沒有關聯性。
迷思二/大多數乳房有硬塊即是有乳癌病變?
錯!其實大約80%的女性乳房腫塊為良性囊腫。
迷思三/隆乳的人比較容易罹患乳癌?
錯!研究發現,隆乳的婦女並不會比未做隆乳手術的婦女,有更高的機會得到乳癌。不過,隆乳的婦女可能需要接受定期乳癌X光檢查。
迷思四/塗抹止汗劑會增加乳腺癌危險?
錯!美國癌症協會表示,這種說法暫時沒有科學依據。
每年接受乳房X光檢查,輻射會增加乳癌危險?錯!乳房X光檢查只產生少量輻射,但不足以致癌。
迷思五/乳房切除之後不會再復發乳癌?
錯!乳房切除之後,乳癌復發率會降低90%,但是一些患者依然會在疤痕處出現乳癌復發。
迷思六/有乳房纖維囊腫的婦女罹患乳癌風險更大?
錯!乳房纖維囊腫是由於乳腺囊泡增生而產生的結果,可能與荷爾蒙失調有關,並不等同於乳癌。不過乳房出現囊腫應至醫院檢查。
迷思七/每年接受乳房X光檢查,輻射會增加乳癌危險?
錯!乳房X光檢查只產生少量輻射,但不足以致癌。美國癌症協會建議,女性年過40之後,每年應接受1—2次乳房X光檢查。
迷思八/不孕症用藥會造成乳癌嗎?
錯!治療不孕症所使用的藥物雖然可能會導致女性內生性雌激素與黃體素濃度的變動,但不至於導致婦女發生如乳癌或卵巢癌等癌症。
迷思九/乳房大罹患乳癌機率大?
錯!常有人認為乳房較小,罹患乳癌機率較低,或是認為乳房大,較有機會罹患乳癌,這些都是錯誤觀念。因為乳癌與胸部大小無必然關聯。
迷思大/父系有乳癌家族史,不會增加自己罹患乳癌風險?
錯!事實上,父系和母系乳癌家族病史同樣重要,都不可掉以輕心。
罹患乳癌有高危險群 「練5功」防乳癌
罹患乳癌的高危險群包括:過去曾有乳癌病例者、家族中有人得過乳癌、年過35歲才懷第1胎、不孕、初經在12歲以前,停經在55歲以後、過度肥胖等。
乳癌是可以早期診斷的疾病,治療的成績也相當不錯,因此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和乳房篩檢就顯得相當重要。每位女性都應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停經前婦女在每次月經結束後一星期左右檢查一次,停經後及懷孕婦女則每月固定一天實施,一旦發現腫塊就應該立刻就醫。
【健康小叮嚀】:
對於觸診無發發現的早期乳癌,可透過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來做乳癌篩檢。台灣癌症基金會提醒,癌症的發生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呼籲全民落實「練5功」,包括平常在生活中攝取足量、多色蔬果,保持規律運動、控制體重,以及遠離菸害,並定期做癌症篩檢。
【更多精采內容,詳見「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
《華人健康網》提供最專業的醫療保健資訊,包括健康保健、美容保養、懷孕育兒知識、疾病症狀諮詢、醫療保健專題以及女性最熱門的減肥整形話題,最優質完整的健康養生保健資訊都在這裡!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好累!乳癌化療重度疲憊有解 醫師:藥物運動一起來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男生也會得乳癌 他不菸不酒確診已是第三期
男性乳癌症狀與女性相同? 早期幾乎無感!胸部有這些特徵要警惕
乳癌化療中,我是不是無法生育了?年輕、中年、老年得乳癌要怎麼治療,名醫提供指引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那怕只有1%機會 她患三陰性乳癌因免疫治療獲好轉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早歐美8至10年 醫籲定期篩檢存活率高
女性殺手——乳癌,尤其有家族史的要特別注意!
25歲新手媽媽哺乳摸到硬塊 竟是乳癌二期
看見乳癌之後的天晴/經歷大病一場 我心重開機
30歲罹患乳癌 她被迫面對生命與生育的抉擇
「生過孩子、餵母奶就不易得乳癌?」她哺乳發現硬塊...以為漲奶卻是乳癌
乳癌是婦女殺手 醫師:乳房X光攝影能早期發現
二寶媽勇抗乳癌轉移 名醫籲:正確治療乳癌就像慢性病
年輕女性別輕忽 未滿40歲乳癌患者年增逾千人
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乳房 助罹癌女性恢復自信心
網路傳言「乳房X光攝影可能會增加乳癌或甲狀腺癌的罹癌風險」,這是真的嗎?
莫非定律?愈擔心復發 乳癌愈易復發
她45歲確診早期乳癌怕復發喪命 醫師面前失控崩潰大哭
HER2+乳癌新希望 能降低復發率
每天約7人因乳癌死亡!9大危險因子難避免,但這件事你可以做決定
粉紅健走風雨無阻 籲45到69歲婦女「報復性乳攝」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 醫師:乳房重建資訊待提升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乳癌揪團到職場檢查 滿20人即可申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台大引進超級電腦助乳癌診斷
45至69歲婦女免費乳癌篩檢!預防乳癌專家建議這樣吃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男子四肢無力食慾差、發燒就醫 正子造影揪出腫瘤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