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新增逾1萬3000名乳癌患者,絕大多數是女性,以2016年癌症登記數據為例,新增的男性患者僅47人,因此政府補助的乳房攝影篩檢亦針對女性。上月刊登於《放射醫學期刊》(Radiology)的研究顯示,男性乳癌高風險族群進行乳房攝影同樣具有效益,不過國內醫界指該研究樣本數不足、無法作為實務參考,不建議男性透作攝篩檢。
該項研究由美國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執行,研究團隊針對2005年到2017年間有乳癌個人史、家族史或相關基因突變的1869名男性,回溯其進行乳房攝影篩檢的情形與結果。整體而言,乳房攝影檢查找到了五種淋巴結陰性乳癌,男性檢出率為千分之18,高於女性的平均千分之3至千分之5,且檢出期別在0到1期,這顯示有助及早發現與治療。
研究團隊表示,由於沒有常規檢查,男性乳癌患者通常在出現症狀後才就醫,存活期中位數為7年,比女性的9.8年來得短。但其實,男性沒有乳房纖維腺體組織,因此乳房攝影敏感度較女性更高,更有機會在癌細胞擴散到淋巴結之前的階段被檢查出來。
研究團隊表示,與男性乳癌相關的風險因子包括個人曾經罹患乳癌、一等親曾罹患乳癌、有阿什肯納茲猶太血統(Ashkenazi descent)、相關基因突變與年齡較大等。不過還需要更大型的研究驗證與提供更明確的建議。
對於這項研究提供的建議,國內醫師持不同看法。馬偕醫院乳房醫學中心主任楊博勝表示,上述研究數量不夠龐大,無法直接作為實務參考。由於男性的乳房很小,通常觀察或觸摸就可察覺有異,如果用乳房攝影擠壓檢查,不僅會造成疼痛,乳房小連帶會出現許多檢查死角,因此一般不建議進行這項檢查。
台灣乳房醫學會榮譽理事長張金堅同樣不建議。他說,如果男性有乳癌家族史或有BRCA2基因突變等而十分擔憂罹癌,可考慮進行超音波或磁振造影檢查。若胸部出現硬塊、乳頭流血或流出異常分泌物、淋巴腫大、皮膚潰爛等,應盡速就醫。
編輯推薦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