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苓中西醫師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陳維苓中西醫師
【文/陳維苓中西醫師(台中仁美中醫院長)】
乳癌是婦女常見的癌症之一,僅次於子宮頸癌,佔居女性癌症的第二位。許多婦女也因為乳房上有腫塊,擔心是乳癌而來求診。由於醫藥知識愈來愈進步,婦女對自己乳房毛病也特別小心、注意,因此較早發現乳癌又加上治療上的進步使得預後愈來愈好,儘管如此,婦女對乳房腫塊應及早發現,及早就醫以求好的治療結果。
婦女應於每個月生理期後一星期左右(停經的婦女就選擇固定一天),做乳房自我檢測。自我檢測時應解開上衣和內衣,面對鏡子查看兩側乳房是否對稱有無腫塊,皮膚是否有凹陷,乳頭有無滲出物和濕疹,然後用手詳細觸摸自己的乳房,若有異常最好即刻找有經驗的醫師檢查,必要時再做乳房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針抽細胞學檢查,甚至切片檢查。縱使發現乳房有異常,也不必驚慌。事實上,大部分的乳房腫塊都是良性的,但卻不能掉以輕心。醫師觸診,加上必要的檢查,幾乎都能得到正確的診斷。乳癌常見於4、50歲的婦女,但偶見於二十幾歲的年輕婦女和九十幾歲的婦女,因此,任何年齡的婦女乳房有腫塊皆應有戒心。
中醫典籍對乳房腫塊也多有論述,類似名詞如「乳癖」、「乳粟」,在《瘍醫大全》這本書有提到:「乳癖乃乳中結核,形如丸卵,或墜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變,其核隨喜怒為消長。」具體地描述「乳癖」的症狀,與西醫所說的「乳房纖維囊腫」頗為類似。好發於婦女的兩側乳房,於行經前感到乳房脹痛有塊,經期後則症狀減輕,腫塊的消長往往與情志刺激與荷爾蒙的變化有關。
至於古代中國婦女有沒有乳癌的病例呢?當然是有的!中醫的名詞叫做「乳岩」,「岩」與「癌」是相通的字,描述患者初起乳中結成小核如豆大,漸漸大如棋子,不疼不癢,不紅不熱,經年累月,漸漸長大,始感疼痛,痛即不休,未潰時,腫如堆栗,或如覆碗,色紫堅硬。漸漸潰爛,污水滲出,時出臭血,潰爛深如岩穴,瘡口邊緣不齊,或高凸如蓮蓬,疼痛連心。有的初起時乳房發生腫塊,腫塊中央按之富有彈性,多在未潰之前發現乳竅流血,後期潰爛無膿而出血,瘡口中央凹陷,邊緣堅硬。也有初起時乳暈發紅,出現丘疹,表面腐爛而滲出血水,此後乳頭逐漸凹陷,四周堅硬,皮色紫褐,後期乳頭潰爛,乳房內則有堅硬的腫塊。以上三種,在病的過程當中常可在患側頸部和腋下部位發現腫大的硬塊,並與周圍組織粘連。
乳癌是最有機會防治的惡性腫瘤之一,其預後與腫瘤的大小、淋巴結的轉移等因素有很大的關係,因此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可以大為提高存活率。乳癌依腫瘤大小與轉移程度可分為四期,根據台灣地區的統計,第一期患者的五年存活率可達83﹪,但第三期以上則降為14﹪,是故如何「早期發現」乳癌,是婦女健康一個重要的課題。
A.乳癌的危險因子
a. 一等親曾患有乳癌
b. 一側曾患有乳癌
c. 初經較早(12歲以前)或停經較晚(55歲以後)
d. 大於30歲才生頭胎或未曾生育
e. 曾患乳房纖維囊腫等良性疾病
f. 經常攝取高脂肪食物
B.乳癌症狀
a. 無痛性腫塊
b. 摸到腋下淋巴結
c. 乳頭凹陷
d. 乳頭有異樣分泌物
e. 乳房皮膚橘皮樣變化
f. 乳房皮膚凹陷,變平或潰爛
g. 腫塊併有疼痛感
C.乳房腫瘤診斷的方法
a. 乳房自我檢查:每月一次
b. 醫師臨床檢查:20歲以上,每3年由醫師檢查1次
c. 乳房攝影檢查:40歲以上,每2年做1次,50歲以上每1年做1次
d. 乳房超音波檢查:40~49歲,每2年做1次,與乳房X光交替做檢查
e. 乳房切片檢查:由醫師判斷何時應該要做
D.乳房自我檢查法
絕大多數乳房腫瘤,都是自己發現而獲得及時改善的。所以只要你記得每月檢查一次,對自己的健康就多了一份保障。
檢查方法
(i)洗澡時檢查:沐浴時,胸部先上好肥皂,便於滑動檢查,檢查時,一手放在腦後,一手手指伸直併攏,用指腹以螺旋進行方式,仔細檢查乳房每一部份,看看是否有硬塊,以此法左右互換檢查。
(ii)鏡前檢查:站在鏡前,雙手垂下,看看乳房外觀是否正常?乳頭有無凹陷?皮膚有無皺縮、隆腫……等現象?輕捏乳頭有無分泌物?再檢查腋下,有無淋巴腺腫?最後,再將雙手高舉過頭反覆再做一次!
(iii)平躺檢查:仰臥床上,乳房豐滿者可放置一個小枕頭或摺疊之毛巾於左肩下,將左手枕於腦後,將右手的手指併攏伸直,輕壓左邊乳房做小圈狀按摩,此時可將乳房假想成一個鐘面,自12點的位置,順時鐘方向檢查至原點(至少按摩三圈)。依照上列方法,改用左手檢查右側乳房。
如果自我檢查後,發現有異狀或是疑似硬塊,請盡速就醫,再做進一步檢查,切勿拖延,耽誤病情。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