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 營養師教你這樣吃預防乳癌
均衡飲食 穀類、低脂、當季
莊鯉表示,每日飲食最好都要均衡地攝取基本六大類食物,雖然是老生常談,不過現在的民眾因為飲食的選擇非常多元,且為精緻飲食,所以容易有偏食的問題,均衡攝取食物變成重要課題。
而均衡攝取首要原則,就是三餐食材來源儘量以天然食物且非精緻為主,比如說,可食用全穀根莖類,像是把白米飯慢慢換成五穀飯、什錦燕麥飯等,增加各種穀類攝取機會,這樣不僅能吸收穀類營養之外,也攝取不少的膳食纖維。
其次,購買乳品時優先選擇低脂的商品如低脂鮮乳,而採買肉類時,若有瘦肉和五花肉二種肉品,莊鯉希望女性朋友選擇瘦肉,因為瘦肉營養價值較高、動物性油脂存在比例相對較低,動物性油脂除了易對人體造成負擔,攝取過多油脂和乳癌的發生可能有一定關聯性。
接下來就是蔬菜水果,莊鯉建議女性朋友吃多種顏色,且以當季蔬果為優先,原因是當季蔬菜水果,農藥相對較少,再者營養價值也會比較高,當我們以多種顏色的蔬果輪流食用,身體可以攝取到各種不同的植化素,不同的植化素對人體可提供不一樣的好處。
隨時喝水 一次一個免洗杯的量
除了食物來源要慎選外,日常生活還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但是有些人會一次就喝大量的水,事實上這樣喝水的效益其實不大,比較好的方法是隨時喝一些水,而且每一次大約是一個免洗杯的量,莊鯉強調一次喝大量的水,身體受到刺激後,沒多久就會想去上廁所,但是一次喝一小杯,水則會留在身體裡面運作,當經過一段時間後,可以透過運動,水就能以汗水方式把身體內毒素帶出來,或是由尿液把毒素排除,所以鼓勵多喝水的同時,更重要是喝水的方法。
多運動、不熬夜
最後,莊鯉鼓勵女性朋友多運動,現在大家生活壓力大,下班回到家就覺得很累,在這樣的情形下運動意願就大幅降低,然而越是不動,衍生的慢性病或其他疾病的風險就很高,另外,正常的生活作息也是影響健康的條件之一,女性朋友千萬不要熬夜,不管是中西醫都是同樣的理論,一旦熬夜就會非常傷身體,身體必需透過夜晚休息,達到自我修復,假設熬夜,身體就會錯過自我修復的時間,莊鯉提醒女性朋友,要遠離癌症臧脅其實不難,最重要的就是日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好累!乳癌化療重度疲憊有解 醫師:藥物運動一起來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男生也會得乳癌 他不菸不酒確診已是第三期
男性乳癌症狀與女性相同? 早期幾乎無感!胸部有這些特徵要警惕
乳癌化療中,我是不是無法生育了?年輕、中年、老年得乳癌要怎麼治療,名醫提供指引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那怕只有1%機會 她患三陰性乳癌因免疫治療獲好轉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早歐美8至10年 醫籲定期篩檢存活率高
女性殺手——乳癌,尤其有家族史的要特別注意!
25歲新手媽媽哺乳摸到硬塊 竟是乳癌二期
看見乳癌之後的天晴/經歷大病一場 我心重開機
30歲罹患乳癌 她被迫面對生命與生育的抉擇
「生過孩子、餵母奶就不易得乳癌?」她哺乳發現硬塊...以為漲奶卻是乳癌
乳癌是婦女殺手 醫師:乳房X光攝影能早期發現
二寶媽勇抗乳癌轉移 名醫籲:正確治療乳癌就像慢性病
年輕女性別輕忽 未滿40歲乳癌患者年增逾千人
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乳房 助罹癌女性恢復自信心
網路傳言「乳房X光攝影可能會增加乳癌或甲狀腺癌的罹癌風險」,這是真的嗎?
莫非定律?愈擔心復發 乳癌愈易復發
她45歲確診早期乳癌怕復發喪命 醫師面前失控崩潰大哭
HER2+乳癌新希望 能降低復發率
每天約7人因乳癌死亡!9大危險因子難避免,但這件事你可以做決定
粉紅健走風雨無阻 籲45到69歲婦女「報復性乳攝」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 醫師:乳房重建資訊待提升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乳癌揪團到職場檢查 滿20人即可申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台大引進超級電腦助乳癌診斷
45至69歲婦女免費乳癌篩檢!預防乳癌專家建議這樣吃
猜你喜歡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台AI判讀肺癌影像突破 免人工標註3分鐘揪病灶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