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記者詹建富/台北報導】
台灣每年新增約6,000名乳癌病友,其中約有四分之一名患者因第二型類表皮生長因子(HER2/neu)基因呈現陽性,具有高復發率的臨床表現;健保卻對能有效降低復發率的標靶藥物列為第三線用藥,乳癌病友協會昨批評這等於讓沒錢買藥的病人等待死亡。
立委黃昭順等人昨限期健保局一個月內開放治療乳癌的標靶藥納入第一線用藥,但健保局承諾三個月內討論其可行性。
黃昭順指出,調查顯示,7成的病患家庭月收入在6萬元以下,根本無力自費負擔平均療程高達7、80萬元的標靶藥物。目前許多國家乳癌死亡率已下降,其中標靶治療扮演重要角色,亞洲地區多數國家均已納入給付,即使是泰國也有給付;但在台灣,健保僅給付病情惡化到末期的轉移性乳癌,對於預後效果更好的初期乳癌患者卻不提供健保給付,導致每年約有千名乳癌患者因無法及早接受治療,實在不合理,也浪費國家醫療資源。
4年前經診斷罹患乳癌第三期的洪女士表示,她的家庭只是小康,面對數十萬元醫療費,這些都是拚命節衣縮食而來,才得以接受標靶治療;她強調,「人可以因病而死,卻不能因貧而死」,因而願為眾多病友向健保局請命。
健保局醫審暨藥材小組主任沈茂庭則說衛生署藥品查驗中心的評估報告要到月底才送到健保局實質審查,因此該標靶藥物最快9月才能納入第一線給付。
【2009/06/12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