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記者魏忻忻/報導】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95年新增6,895名乳癌病患,96年有1,552名婦女因為乳癌而死亡,乳癌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嚴重威脅婦女健康。不過,乳癌也是少數能夠透過篩檢工具早期發現的癌症之一,基因醫學及藥物發展進步,已能夠提供病患量身打造治療計畫,只要經過適當治療,病人可以活得很健康。
認識女性乳房
乳房是女性最明顯性徵之一,曼妙曲線永遠是眾人目光的焦點。
乳房由乳頭、乳腺及周圍脂肪組織組成,每個乳房約有15到20個乳腺葉,呈放射狀,每個乳腺葉各有一個輸乳管通往乳頭,生產後乳汁由此分泌出來,纖維組織支持腺體組織,而脂肪環繞於乳房四周。
乳癌發生率與死亡率
乳腺管細胞等不正常分裂繁殖,常在單側乳房產生實質性、不移動、不痛且輪廓不規則的腫塊,多見於乳房外側上方。
●女性乳癌死亡率逐年提升,於85年超越子宮頸癌。
●96年女性乳癌死亡率為每十萬人13.7人,居女性主要癌症死因第4位,與86年相較,增加34.4%。
●96年死亡平均年齡為56歲,女性乳癌死亡人數超過九成集中在40歲以上,70歲以下死亡率高於子宮頸癌,乳癌之影響力,已凌駕在子宮頸癌之上。
早期發現 治癒率很高
●乳癌十年存活率平均達60%
●第一期乳癌存活率高達80%以上
●零期乳癌存活率接近100%
乳癌的症狀
●腫塊
●摸到腋下淋巴結
●乳頭凹陷
●乳頭異樣分泌物
●乳房皮膚橘皮樣變化
●乳房皮膚凹陷,變平或潰爛。
●有些僅乳頭濕疹、皮膚紅腫、皮下浸潤或摸到可移動、不硬的腫塊。
乳癌高危險群
●初經早於12歲,停經晚於55歲。
●有乳癌家族史,尤其母親或姊妹患有此病者。
●從未生育者,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
●一側乳房罹患者
●乳房有增生病灶者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停經後肥胖者
●胸部曾大量接受放射線照射者
●重度喝酒者
●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者
●使用口服避孕藥及停經後補充荷爾蒙者
台灣乳癌年輕化 較歐美早了10歲
日趨年輕化是台灣婦女乳癌的特徵。在美國,三分之二的乳癌發生在停經後婦女,台灣則相反,乳癌發生率的高峰落在40至50歲婦女,比歐美年輕了10歲以上。
據長庚醫院乳癌資料庫統計,1990年腫瘤大於5公分的乳癌估計佔所有乳癌10%,推動乳癌篩檢多年後,2007年資料顯示,5%病人腫瘤大於5公分,顯示篩檢推動有利早期發現。
月月自我檢查
月經後5至7天,乳房變得比較小,是自我檢查的最佳時機。
看:可利用洗澡時面對鏡子,兩手下垂,仔細看看兩乳曲線是否對稱?乳房皮膚是否有脫皮、濕疹、凹陷、紅腫、潰瘍。雙手插腰、挺胸再檢查一次。
觸:在洗澡時,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3~4圈,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增厚或凹凸不平。檢查的範圍還包括左右兩側鎖骨下、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
臥:手指可塗抹少量的乳液或嬰兒油,方便檢查。平躺下,頭下不放枕頭,檢查左側乳房時,左肩下墊一個小枕頭,左手置於腦後。和站著時相同的檢查方式,右手3根手指併攏,以指腹按壓,檢查整個乳房範圍是否有硬塊。換左手檢查右側乳房。再將手臂上舉,輕輕用手指摸腋下是否有淋巴結腫大。
擰:最後再以大拇指與食指壓擠乳頭,注意有無異常分泌物。
(資料來源:《乳房診治照護全書》)
定期儀器檢測
自我檢查仍有盲點,成年婦女最好每年定期給專科醫師檢查,借助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等儀器,才能發現不易觸摸到的小腫瘤。
粉紅絲帶(Pink ribbon)
粉紅絲帶象徵支持乳癌防治,給乳癌患者和家人最大的鼓勵,同時傳達訊息給周遭的人,提醒大家重視自己和家人健康。
※延伸閱讀》
.檢查方式/7成患者 自我檢查發現
‧遺傳與乳癌/預防性切除 不如早發現
‧疼痛與乳癌/乳房疼痛 多為良性病灶
‧手術治療/我的乳房 一定要切除嗎?
‧手術之後/輔助治療 測受體後 量身打造
‧名人抗癌/護理教授趙可式 寧捨偏方兩百種
‧名人抗癌/胡錦回憶抗癌路 英台感謝梁兄哥
‧名人抗癌/麗鳳姊捱過化療 苦雖苦活著真好
‧粉紅運動/瞭解乳癌 不再懼怕
.粉紅運動/別忽略纖維囊腫 乳癌可能已找上妳
.粉紅運動/破解HER2 乳癌治療有對策
.看、觸、臥、擰 乳房自我檢查4大秘訣!
【2009/06/07 元氣周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