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勝乳癌 早期發現治癒率很高
【元氣周報/記者魏忻忻/報導】
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統計,台灣95年新增6,895名乳癌病患,96年有1,552名婦女因為乳癌而死亡,乳癌位居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位、死亡率第四位,嚴重威脅婦女健康。不過,乳癌也是少數能夠透過篩檢工具早期發現的癌症之一,基因醫學及藥物發展進步,已能夠提供病患量身打造治療計畫,只要經過適當治療,病人可以活得很健康。
乳房是女性最明顯性徵之一,曼妙曲線永遠是眾人目光的焦點。
乳房由乳頭、乳腺及周圍脂肪組織組成,每個乳房約有15到20個乳腺葉,呈放射狀,每個乳腺葉各有一個輸乳管通往乳頭,生產後乳汁由此分泌出來,纖維組織支持腺體組織,而脂肪環繞於乳房四周。
乳癌發生率與死亡率
乳腺管細胞等不正常分裂繁殖,常在單側乳房產生實質性、不移動、不痛且輪廓不規則的腫塊,多見於乳房外側上方。
●女性乳癌死亡率逐年提升,於85年超越子宮頸癌。
●96年女性乳癌死亡率為每十萬人13.7人,居女性主要癌症死因第4位,與86年相較,增加34.4%。
●96年死亡平均年齡為56歲,女性乳癌死亡人數超過九成集中在40歲以上,70歲以下死亡率高於子宮頸癌,乳癌之影響力,已凌駕在子宮頸癌之上。
早期發現 治癒率很高
●乳癌十年存活率平均達60%
●第一期乳癌存活率高達80%以上
●零期乳癌存活率接近100%
乳癌的症狀
●腫塊
●摸到腋下淋巴結
●乳頭凹陷
●乳頭異樣分泌物
●乳房皮膚橘皮樣變化
●乳房皮膚凹陷,變平或潰爛。
●有些僅乳頭濕疹、皮膚紅腫、皮下浸潤或摸到可移動、不硬的腫塊。
乳癌高危險群
●初經早於12歲,停經晚於55歲。
●有乳癌家族史,尤其母親或姊妹患有此病者。
●從未生育者,或30歲以後才生第一胎者。
●一側乳房罹患者
●乳房有增生病灶者
●卵巢癌及子宮內膜癌患者
●停經後肥胖者
●胸部曾大量接受放射線照射者
●重度喝酒者
●攝取高脂肪、高熱量食物者
●使用口服避孕藥及停經後補充荷爾蒙者
台灣乳癌年輕化 較歐美早了10歲
日趨年輕化是台灣婦女乳癌的特徵。在美國,三分之二的乳癌發生在停經後婦女,台灣則相反,乳癌發生率的高峰落在40至50歲婦女,比歐美年輕了10歲以上。
據長庚醫院乳癌資料庫統計,1990年腫瘤大於5公分的乳癌估計佔所有乳癌10%,推動乳癌篩檢多年後,2007年資料顯示,5%病人腫瘤大於5公分,顯示篩檢推動有利早期發現。
月月自我檢查
月經後5至7天,乳房變得比較小,是自我檢查的最佳時機。
看:可利用洗澡時面對鏡子,兩手下垂,仔細看看兩乳曲線是否對稱?乳房皮膚是否有脫皮、濕疹、凹陷、紅腫、潰瘍。雙手插腰、挺胸再檢查一次。
觸:在洗澡時,一手放於腦後,以食、中、無名指三指的指腹,由乳頭開始,由內向外檢查3~4圈,感覺是否有不正常的腫塊、增厚或凹凸不平。檢查的範圍還包括左右兩側鎖骨下、胸骨中線、肋骨下緣及腋下。
臥:手指可塗抹少量的乳液或嬰兒油,方便檢查。平躺下,頭下不放枕頭,檢查左側乳房時,左肩下墊一個小枕頭,左手置於腦後。和站著時相同的檢查方式,右手3根手指併攏,以指腹按壓,檢查整個乳房範圍是否有硬塊。換左手檢查右側乳房。再將手臂上舉,輕輕用手指摸腋下是否有淋巴結腫大。
擰:最後再以大拇指與食指壓擠乳頭,注意有無異常分泌物。
(資料來源:《乳房診治照護全書》)
定期儀器檢測
自我檢查仍有盲點,成年婦女最好每年定期給專科醫師檢查,借助超音波、乳房X光攝影等儀器,才能發現不易觸摸到的小腫瘤。
粉紅絲帶(Pink ribbon)
粉紅絲帶象徵支持乳癌防治,給乳癌患者和家人最大的鼓勵,同時傳達訊息給周遭的人,提醒大家重視自己和家人健康。
※延伸閱讀》
.檢查方式/7成患者 自我檢查發現
‧遺傳與乳癌/預防性切除 不如早發現
‧疼痛與乳癌/乳房疼痛 多為良性病灶
‧手術治療/我的乳房 一定要切除嗎?
‧手術之後/輔助治療 測受體後 量身打造
‧名人抗癌/護理教授趙可式 寧捨偏方兩百種
‧名人抗癌/胡錦回憶抗癌路 英台感謝梁兄哥
‧名人抗癌/麗鳳姊捱過化療 苦雖苦活著真好
‧粉紅運動/瞭解乳癌 不再懼怕
.粉紅運動/別忽略纖維囊腫 乳癌可能已找上妳
.粉紅運動/破解HER2 乳癌治療有對策
.看、觸、臥、擰 乳房自我檢查4大秘訣!
【2009/06/07 元氣周報】

元氣周報
聯合報推出元氣周報,健康的、樂活的、環保的,每週日隨報附贈,12版版版精彩。
訂閱元氣周報電子報紙:http://reading.udn.com/reading/paper.do?from_id=6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乳癌拖2年乳房內鈣化如「降雪」斑駁 醫苦勸治療才改善
把硬塊當粉刺,竟變9公分腫瘤!一位乳癌患者的教訓:「怕痛」,最後可能才要命
乳癌患者副作用致手指僵硬 針灸及中藥調理後緩解
未必會變少奶奶!免疫加化療 提高三陰性乳癌治癒率
輕忽小腫塊⋯腫瘤塞滿她乳房 醫嘆:早期治療可少受苦
乳癌術後運動 3種訓練增免疫力、降副作用
隆乳怕乳房攝影或切片消風 醫:填充物不會受損
5旬婦乳癌切除乳房自卑2年 重建乳房恢復自信
乳癌常見5大危險因子妳有嗎?出現6大症狀別等快就醫
朱芯儀吐病況!乳癌腫瘤大很快「乳頭被拉扯到凹陷」
2022癌症高峰論壇/單株抗體+化療藥物擊破乳癌細胞 更安全有效
2022癌症高峰論壇/少吃炸物和油脂類只能降低、並不是就不會發生!預防乳癌只有一方法
乳癌有年輕化趨勢 定期自我檢查、受檢及早治療
女星朱芯儀驚覺乳頭搔癢確診乳癌 專家:臨床上不常見
朱芯儀乳癌轉移淋巴!「9大危險因子」曝光 幾乎所有患者都中
36歲朱芯儀自曝罹患乳癌,已轉移淋巴:走上辛苦旅程,哽咽謝老公陪伴!
注射疫苗冒出無痛腫塊 求醫確診乳癌第三期
安潔莉娜裘莉沒得乳癌卻切除雙乳!乳癌高危險群需預防性切除?乳癌權威說出真相
婦人乳癌復發轉移 醫師:此時最需情緒支持
醫病天地/乳頭旁硬塊 75歲翁罹乳癌
「乳癌真的沒那麼可怕!」能治癒的癌症,為何不願治療?乳癌權威侯明鋒指2大原因
75歲翁右乳頭附近「突起」 2公分腫瘤乳癌找上門
預防乳癌多彩虹蔬果、少吃脂肪 避開荷爾蒙保健品
病團:乳癌新藥給付門檻高 應推共同負擔
末期乳癌別放棄 延長存活等新藥未來希望多
HER2陽性乳癌頻復發 貝西:身心靈切開 治療就沒那麼痛苦
女乳房檢查投訴醫師死不認錯 醫:判讀可能有不同結果
原位癌沒症狀也不易察覺腫塊!觀察乳腺癌6徵兆,早期發現避免轉移
7旬婦人乳房腫脹羞於求醫 兒子帶去急診掀開上衣已流膿
「乳癌攻略」打破乳癌病理 名醫群聊天機器人一點就通
猜你喜歡
50歲後開始有不適症狀 攝護腺肥大會變成攝護腺癌嗎?
8旬老嫗胃噁心原是罹癌!經醫檢查竟與她愛吃這個有關
癌症蟬聯40年死因冠軍 「老化+低溫」導致死亡率增
乳癌成文明病每36分鐘增1例 妙齡女4大問題釀病纏身
何時該切除食道?醫師詳解食道癌手術過程及術前術後照顧
乳癌拖2年乳房內鈣化如「降雪」斑駁 醫苦勸治療才改善
預防口腔癌 醫師:留意五大症狀速就醫檢查
把硬塊當粉刺,竟變9公分腫瘤!一位乳癌患者的教訓:「怕痛」,最後可能才要命
常常胃痛會不會是胃癌?醫師曝胃癌最大危險因子
50歲男血便以為「痔瘡出血」 竟是直腸腫瘤
無痛換水大腸鏡 揪息肉效果更好
營養狀況是抗癌關鍵!營養師:治療期補熱量 恢復期均衡吃
晚期肝癌免疫組合延命大突破 無奈高藥費阻礙治療路
月經不規則、停經後出血 醫籲:盡速就醫
消除腫瘤只靠清除癌症幹細胞足夠嗎?張金堅詳解癌症幹細胞真面目
乳癌患者副作用致手指僵硬 針灸及中藥調理後緩解
再生醫療超級昂貴 CAR-T新藥抗癌費用逾千萬元
我是癌友9/厭世、孤獨、我要活下去:找人聊聊的重要性
婦人沒抽菸卻咳血得肺鱗癌 靠多重療法才撿回一命
海扶刀精準度大躍進!國衛院模擬技術縮短40倍手術時間
檳榔汁吐掉就不會罹癌? 醫師:纖維摩擦口腔也會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