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好發的癌症 為何台灣罹患乳癌年齡比歐美少十歲?
乳癌發生率節節上升,且年齡層逐漸下降,台灣婦女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比歐美少十歲。年輕型乳癌患者要面對的生活挑戰更多,但只要及早診斷治療,依然可以擁有美好的人生。
除了20多年來台灣乳癌發生率年年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婦女罹患乳癌的平均年齡比歐美少十歲(民國103乳癌發生年齡中位數為54歲),小於40歲的乳癌患者比率為16.6%(美國是8%);小於35歲的年輕型乳癌患者比率為9%,是美國的4.5倍。
年輕乳癌一般被認為跟基因遺傳或突變有關。根據西方研究,乳癌人口中有5~10%與家族遺傳的基因BRCA1、BRCA2(抑癌基因)突變有關,但在台灣尚缺少大量基因篩檢資料。國內學者的研究認為,年輕乳癌可能與環境荷爾蒙的汙染等問題有關。
年輕型乳癌的特徵
1.檢查不易
由於年輕女性乳房較為緻密、易呈現結節狀,且受生理周期影響,自我及臨床乳房檢查不易,診斷上除了乳房攝影外,更要依賴乳房超音波檢查。
2.腫瘤較大
美國研究,35歲以下的年輕乳癌患者診斷時的腫瘤通常較大,多為第二、三期的乳癌,相較於年紀較大的族群,多為零期及第一期的乳癌。但根據民國104年台灣癌症資料庫統計的結果,卻發現並無此差異。不管年輕或年老的乳癌都是以第一、二期最多。
過去西方的研究指出,年輕型乳癌患者的預後較差(西元2010年之前的數據統計),這部分與較晚期發現、腫瘤較具侵襲性及較不好的生物特性(荷爾蒙受體陰性)有關。然而隨著醫學的進步,年輕型乳癌的治療成績也越來越好。藉由民眾及醫療團隊的高警覺性使乳癌能夠早期發現;過去無法治療的特殊生物特性(HER2受體陽性及三陰性乳癌)如今已有成效良好的藥物治療;在近期的研究甚至發現(2010年後的數據統計),在已發生轉移的乳癌患者,年輕型患者有較好的預後。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
晚期轉移性乳癌患者有福了 3種新藥健保開放給付
沒有乳癌家族史別輕忽!2女乳房疼痛有硬塊竟是癌
摸到乳房有硬塊 醫師籲應加做這項檢查
女性別再裝忙!兩年一次X光檢查 降四成乳癌死亡率
女老師罹惡性度高乳癌 乳全切保留乳頭升級B罩杯
婦人乳房10公分腫瘤難啟齒 出血不止緊急送醫
大蒜和洋蔥 有助減少乳腺癌風險
當聰明病人 認識乳癌必備醫藥詞彙
乳癌術後淋巴水腫勿輕忽 專業徒手淋巴引流可減不適
乳癌術中直接放療 雙和醫院:可免去後續30次奔波
婦人「酒窩」長在胸部 竟是惡性腫瘤徵兆
婦人骨痛如蟲啃 竟是乳癌惹的禍
預防乳癌 衛福部國健署提醒生活要減塑
研究顯示男性乳癌高風險者作乳房攝影有益 醫師不建議
噴腋下止汗劑易得乳癌?國健署:證據不足
影/40歲得乳癌拖1年多變癌末 單身女乖乖就醫反轉人生
術後輔助性治療 與乳癌共存
別怕痛不要命 乳房X光攝影助揪早期癌
乳癌防治日增意識 定期篩檢促健康
為什麼捐血可以臨時起意 但是一碰到乳房攝影就不行?
乳癌篩檢回客率太差 關鍵原因竟是怕痛
罹乳癌人生墜谷底 靠舞蹈走過化療地獄
曾「像被打一巴掌」 26歲模特兒抗癌成功改當舞蹈老師
年輕型乳癌增 3原因延遲就醫
全台年增1.3萬乳癌患者 逾3成不到50歲
荷爾蒙治療縮小乳房腫瘤再切除 醫師讓婦人保住乳房
婦人跌倒胸側腫一塊以為是淤血 醫院檢驗竟是乳癌
猜你喜歡
做完大腸鏡沒多久仍罹患大腸癌?關鍵在這3個指標
男罹攝護腺癌 怕手術後影響性福力求「保根」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避紅肉改吃素預防大腸癌?醫師:最好的預防方式不是吃素
喝咖啡真的能防癌!但喝錯種類反而增罹癌風險
壓力生百病!挽救「癌王」胰臟癌就靠3條生活習慣
別以為切除大腸息肉就沒事!再繼續做6件事,癌照樣離你很近
10大警訊反覆出現需警惕!小心,神經內分泌腫瘤上身!
肺癌成為新國病 王明鉅批政府吃定台灣人傻
皮膚癢可能是癌症徵兆?反覆癢不要抓一抓當沒事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晚期肝癌治療近11年突破 台灣主持研究震撼國際
化療一定會落髮、噁心?藥師告訴你化療該注意哪些事
停經後大姨媽又來 6旬婦以為回春卻是癌症找上門
患者9公分巨大肝腫瘤 大林慈濟立體定位化療令消失
35歲男歌手不菸不酒、作息養生卻驚傳罹晚期胃癌
吃油炸物後喝綠茶、消脂茶可以抵銷毒素?醫師這麼說
台大主持全台首間醫學認證實驗室 發現肺癌的基因秘密
排便出血當痔瘡 婦胃長4顆息肉竟全癌變
死亡率狂降27%!美國做出努力避免200萬國人罹癌
爭取生機 乳癌標靶藥物擴大給付
威爾史密斯檢出「癌變息肉」危險息肉也易找上7種人
乳癌篩檢 應提前至35歲前
台灣「新國病」 肺癌發生率亞洲第二 專家建議這樣預防
避免乳癌復發 每周走路3至5小時
癌友換用生物相似藥好嗎? 名醫籲充分評估和告知
大腸癌會遺傳嗎?醫:會!但這因素比遺傳更重要
正確癌知識:先治療、後輔療
新光醫院推動癌篩檢 醫師:早期發現切除 癒後愈好
乳癌術後復發心驚驚 醫:每周走路3至5小時可增存活率
他原本帥如李志希加劉德華 嚼檳榔罹癌如今變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