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咖啡時被告知罹乳癌 她樂觀面對:對我來說可能是一種財富
癌,就是這樣無預警地闖進了我的生命。接下來的日子,我停下了手上所有的設計案。每天進出醫院抽血驗血、超聲波、凍結卵子、基因測試、人工血管手術、硬塊移除和腋下淋巴結切除手術。醫院成了我起早摸黑,天天出入的地方。我的朣瘤雖然不大,但是由於在腋下淋巴結切除的手術中並不理想,外加HER2呈陽性(HER2 是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因人體表皮生長因子無處不在,故此受體若陽性,癌細胞會相對容易轉移。)癌等級直接升到第二期。所有接腫而來的打擊讓那時一直忍著不哭,保持樂觀的自己一度崩潰,站在醫院的洗手間嚎淘大哭起來。那可能是我真正因爲生病而大哭的一次。不是不想哭,而是一切發生的太快,我來不及細想,也來不及哭訴所以只好選擇應戰。很多身邊的好朋友都會來告訴我:「Mon,你真的好勇敢哦。」我的回答都幾乎一樣:「其實並不是勇敢,就是因為怕死怕得要命,只好硬著頭皮上陣囉。」(淺淺的笑)
或許,這是上帝對我的考驗和磨礪,甚至是對我的警示,它一定要讓我從經歷這一切中,領悟什麼,然後去解決什麼。磨難,對我來說可能也是一種財富,一段生命的新起點,人生的新航向。正所謂「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大笑))。感覺自己一夜長大,生活重整,不再恣意揮霍時間和青春,因為得癌的那一刻,人生的路走上了高速單行道,我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在這化療電療的一年多,一直很想寫些什麼。但是每次提筆,似乎平靜的心情每每泛起不大不小的波瀾,五味雜陳。外加母親也在幾個月後發現罹患卵巢癌末期,所以自己除了要奮力抗癌的同時,也和母親一起並肩作戰。所以一直等到我倆都比較穏定後才拿起筆記錄和分享。一路走來,有血有肉,有苦也有樂。但無論如何,最痛苦的日子咬著牙過去了。
【後記】
今年的自己,經過一年多的抗癌戰爭,決定成立一個平台來分享經驗和資訊。算是送給自己和大家的一份小小心意吧!往後的日子,我會把所有經歷和體驗一一寫下。和大家分享有關資料。也歡迎大家分享抗癌心得和資訊,讓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看看,在抗癌的路上「不茫」。
編輯推薦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好累!乳癌化療重度疲憊有解 醫師:藥物運動一起來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男生也會得乳癌 他不菸不酒確診已是第三期
男性乳癌症狀與女性相同? 早期幾乎無感!胸部有這些特徵要警惕
乳癌化療中,我是不是無法生育了?年輕、中年、老年得乳癌要怎麼治療,名醫提供指引
乳房攝影檢查不舒服 只做乳房超音波可以嗎?醫師圖解
那怕只有1%機會 她患三陰性乳癌因免疫治療獲好轉
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早歐美8至10年 醫籲定期篩檢存活率高
女性殺手——乳癌,尤其有家族史的要特別注意!
25歲新手媽媽哺乳摸到硬塊 竟是乳癌二期
看見乳癌之後的天晴/經歷大病一場 我心重開機
30歲罹患乳癌 她被迫面對生命與生育的抉擇
「生過孩子、餵母奶就不易得乳癌?」她哺乳發現硬塊...以為漲奶卻是乳癌
乳癌是婦女殺手 醫師:乳房X光攝影能早期發現
二寶媽勇抗乳癌轉移 名醫籲:正確治療乳癌就像慢性病
年輕女性別輕忽 未滿40歲乳癌患者年增逾千人
內視鏡微創手術切除乳房 助罹癌女性恢復自信心
網路傳言「乳房X光攝影可能會增加乳癌或甲狀腺癌的罹癌風險」,這是真的嗎?
莫非定律?愈擔心復發 乳癌愈易復發
她45歲確診早期乳癌怕復發喪命 醫師面前失控崩潰大哭
HER2+乳癌新希望 能降低復發率
每天約7人因乳癌死亡!9大危險因子難避免,但這件事你可以做決定
粉紅健走風雨無阻 籲45到69歲婦女「報復性乳攝」
台灣乳癌發生率高 醫師:乳房重建資訊待提升
女性十大癌症死因「乳癌」排第四 7種高危險群要當心
乳癌揪團到職場檢查 滿20人即可申請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台大引進超級電腦助乳癌診斷
45至69歲婦女免費乳癌篩檢!預防乳癌專家建議這樣吃
猜你喜歡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下背痛查出罹攝護腺癌 放射線治療助他恢復行動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別以為不痛代表不嚴重 無痛性血尿3%至6%為癌症
懷特報喜!癌因性疲憊症新藥3月納健保 嘉惠乳癌患者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六旬翁追蹤慢性C肝 及早發現肝癌腹腔鏡手術切除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我需要進行「遺傳性癌症基因檢測」嗎?專家:3大特徵是罹癌高風險群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
愛吃牛肉、豬肉易罹大腸癌? 醫爆「超雷4習慣」當心短命
全癌基因檢測/蔡麗娟:5成癌友願自費1~3萬元 進行基因檢測
「癌症因子」藏在生活細節裡 過年期間不忘5大防癌好習慣
美女醫師提醒:口腔潰瘍2周內可癒合 菸檳榔小心口腔癌
醫:糖尿病患罹乳癌風險比一般人高40%
坂本龍一公開確診直腸癌 研究證實這樣吃減少罹癌風險
乳癌細胞為何轉移到肺?中研院破解機轉帶來治療曙光
國人罹癌時鐘加速!女性乳癌飆最快 醫籲定期檢查
臨床實例:現有檢測遇瓶頸 醫師建議及早NGS
抗SARS醫因肝癌逝世15年 女兒撰書憶父籲全民定期篩檢
NGS擬納健保給付 準確性是關鍵
全癌基因檢測/健保署擬給付NGS 近期廣徵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