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高雄醫學大學、中研院及三軍總醫院共組的本土乳癌研究團隊,參與一項英國劍橋大學領導的研究,將全球24萬名乳癌患者及健康婦女的檢體整合分析,共找到65個新的乳癌基因體位點,將對未來乳癌預防、治療產生關鍵性的影響。
該研究已在今年11月躍登國際期刊「Nature」,展現台灣臨床醫學與基礎醫學合作的亮眼成果。
研究團隊7日上午在高醫大發表研究成果。團隊成員、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乳癌是台灣婦女好發癌症首位,每年新增1萬4千多人,除了日常飲食環境,基因與遺傳也是重要因素。尤其台灣乳癌患者發病年齡比國外年輕10歲,乳癌致病基因點的新發現,可望讓未來基因檢測更臻成熟。
中研院生醫所教授沈志陽說,過去台灣醫學研究者單打獨鬥,在樣本數限制下,研究成果難被知名生醫期刊接受,此次台灣研究團隊累積10多年來參與國際乳癌研究聯盟(BCAC)的成果,大規模分析24萬筆檢體(歐洲22萬筆及亞洲2萬筆),其中台灣約占2千筆,可說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乳癌基因研究。
沈志陽表示,帶有乳癌基因者,可能發病、也可能不會發病,不過每帶一個乳癌基因,發病機率是未帶因者的一倍多。目前全球已發現70、80個乳癌基因,若再加上新發現的65個基因體位點,將使乳癌基因資料庫更為完整。
沈志陽說,由於目前臨床上的基因晶片檢測,僅能測出20多個乳癌致病基因,因此目前在臨床端,還是鼓勵患者透過乳房超音波及乳房攝影檢查,期待該研究能讓未來乳癌基因檢測技術更為完整。
該乳癌研究團隊包括高醫大體系醫院(成員有小港醫院院長侯明鋒、醫師莊捷翰,大同醫院副教授陳芳銘、高理鈞,高醫附院主任歐陽賦、醫師甘蓉瑜、巫承哲等),三總醫師俞志誠,以及中研院生醫所教授沈志陽。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