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連兩位名人的不幸逝世,近來最為大家關注的話題,可說就是食道癌了。但除卻不必要的過度驚慌以及擔心之外,究竟應該如何察覺食道出了問題呢?
食道是一個約25公分左右的長管狀器官,我們的食物吞入後便經由上、中、下段食道進入胃部。食道癌多發生在50歲以上的病人,又以男性居多。
早期僅有黏膜表面變化
食道癌的早期僅有黏膜表面的變化,可能是以發紅或輕微黏膜凹陷來表現,因此初期完全沒有任何症狀,執行一般檢查時也不容易被發現。待食道癌進展到後期,則會形成腫瘤狀病灶或大片黏膜潰瘍,此時就會產生吞嚥困難之症狀,也可能會產生吞嚥疼痛之症狀。
第4期5年存活率不高
後期食道癌預後相當不好,因為食道附近的淋巴系統豐富,因此食道癌容易在相對早期的時候就發生淋巴或周邊組織轉移,第三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只有20%左右,第四期食道癌五年存活率則不到10%。
因此,面對這樣一個無聲無息、預後又不好的惡性腫瘤,我們要注意的就是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食道的黏膜上皮和我們的飲食內容息息相關,因此食道癌的危險因子都和吃的相關。包含抽菸、喝酒、吃檳榔、愛喝非常熱的飲料、胃食道逆流、食道肌肉蠕動異常等,都是食道癌的危險因子。
飲酒代謝乙醇易致癌
其中,喝酒誘發食道癌的成因非常特殊,乃因台灣人有接近一半的人在ALDH2這個基因上有特殊的變化,導致無法將酒精代謝至最後的產物,只能代謝到乙醛這個中間產物,而乙醛又是一個致癌的因子,長期的累積便容易使細胞產生癌變。另外吃檳榔而產生的口腔癌患者,也有研究指出大約有30%同時合併有食道癌,不可不慎。
食道癌最有效的檢查方式就是泛上消化道內視鏡檢查,也就是俗稱的胃鏡檢查。藉由胃鏡,我們可以直接觀察黏膜表面的色調和平整度。另外目前較新型的胃鏡設備皆有窄頻影像的功能,藉由窄頻影像的黏膜觀察,我們可以進一步的將食道癌的偵測敏感度提升到97%以上。
定期胃鏡追蹤食道黏膜
因此,針對食道癌,最好的方針就是針對危險因子下手,有長期菸酒檳榔的患者,應該要定期胃鏡追蹤食道黏膜有無變化,若發現有早期小的變化便可以內視鏡完整切除,不必動用到後續的開刀或放射化學治療。若是待有症狀才進行檢查,通常面對的是較為晚期的食道癌,預後也就相對差了。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