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王映權/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
今年70歲的陳先生是B型肝炎帶原者,同時還有喝酒習慣。近兩個月上腹部總覺得悶悶脹脹,吃東西才吃一點就吃不下,體重已經減少了5公斤,家人帶他到醫院檢查發現已經是肝癌末期。
台灣B、C型肝炎是肝癌的主要因素,但在歐美肝癌的主要原因是喝酒或代謝異常之類的因素。除此之外,糖尿病、抽菸、肥胖、喝酒等都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所以不僅要注意病毒的感染,肝癌與自身的生活習慣也很有關係。
黴菌物質、化學物質也是造成肝癌的可能原因。長時間接觸黃麴毒素會造成肝癌。儲存在陰濕環境下的食物,像是穀物、堅果類、豆類、乾貨等,很容易產生黃麴毒素,所以若是放太久或快到保存期限的最好就不要吃了。
從慢性肝炎到肝硬化時間約20幾年,由肝硬化演變出肝癌則須5-10年,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肝癌三部曲。幾乎全部的C型肝炎患者都會演變為肝硬化,B型肝炎患者則有8成會有肝硬化。B型肝炎帶原者若有合併肝硬化,每年有2-6%的人會轉變為肝癌;C型肝炎帶原者若有肝硬化,每年有3-8%的人會轉變為肝癌。
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腫瘤大到壓迫腸胃道發生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時大部分都很後期了。嚴重的併發症如食道靜脈瘤破裂造成大吐血,至今還是令人束手無策。
所以在一些有高危險因子的病人中應該特別注意定期追蹤:肝硬化病人依個別狀況應每3至6個月追蹤腹部超音波及AFP(肝癌指標);慢性肝炎的病人依個別狀況每3至6個月做一次肝癌指標檢查,每年做1次超音波。
【2009/11/27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