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腹脹體重減 當心肝炎變肝癌
【聯合報/王映權/三軍總醫院家庭醫學部醫師】
今年70歲的陳先生是B型肝炎帶原者,同時還有喝酒習慣。近兩個月上腹部總覺得悶悶脹脹,吃東西才吃一點就吃不下,體重已經減少了5公斤,家人帶他到醫院檢查發現已經是肝癌末期。
台灣B、C型肝炎是肝癌的主要因素,但在歐美肝癌的主要原因是喝酒或代謝異常之類的因素。除此之外,糖尿病、抽菸、肥胖、喝酒等都會增加罹患肝癌的風險。所以不僅要注意病毒的感染,肝癌與自身的生活習慣也很有關係。
黴菌物質、化學物質也是造成肝癌的可能原因。長時間接觸黃麴毒素會造成肝癌。儲存在陰濕環境下的食物,像是穀物、堅果類、豆類、乾貨等,很容易產生黃麴毒素,所以若是放太久或快到保存期限的最好就不要吃了。
從慢性肝炎到肝硬化時間約20幾年,由肝硬化演變出肝癌則須5-10年,這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肝癌三部曲。幾乎全部的C型肝炎患者都會演變為肝硬化,B型肝炎患者則有8成會有肝硬化。B型肝炎帶原者若有合併肝硬化,每年有2-6%的人會轉變為肝癌;C型肝炎帶原者若有肝硬化,每年有3-8%的人會轉變為肝癌。
肝癌早期症狀不明顯,等到腫瘤大到壓迫腸胃道發生食欲不振、體重減輕時大部分都很後期了。嚴重的併發症如食道靜脈瘤破裂造成大吐血,至今還是令人束手無策。
所以在一些有高危險因子的病人中應該特別注意定期追蹤:肝硬化病人依個別狀況應每3至6個月追蹤腹部超音波及AFP(肝癌指標);慢性肝炎的病人依個別狀況每3至6個月做一次肝癌指標檢查,每年做1次超音波。
【2009/11/27 聯合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肝腫瘤如爆米花反覆復發 75歲翁挺過20年抗癌路連醫師也敬佩
每年上萬家庭因肝病、肝癌破碎 一個動作就能確保幸福
免疫合併標靶 陳培哲籲健保給付晚期肝癌
慢性肝炎變肝癌 醫籲這一招可有效防發生
B肝阿公驗出早期肝癌 「電燒」殺死癌細胞效果佳
沒BC肝病史 上腹痛檢查竟是肝癌 9旬男樂觀抗癌
B肝健康帶原者仍有肝癌風險,4種人是高風險群
B肝病毒突變寄生肝臟抽血難測 醫:4大肝癌危險群注意!
餐餐吃3碗白飯才覺得飽!高一男確診脂肪肝 醫警告:忽略1事恐變肝癌
手掌出現不明紅斑的肝掌、胸前四肢發現蜘蛛痣,當心是肝癌警訊!醫:應盡早就醫診斷及治療
男肝腫瘤侵犯肝門靜脈難度高 醫:放射治療絕佳武器
再吃會出事!不忌口喝手搖飲患脂肪肝 醫警告恐變肝癌
藝人蔡頭肝癌病逝 專家提醒防肝癌要靠這招
藝人蔡頭癌逝/皮膚出現「2紅1黃」可能是肝臟病變重要警訊!肝癌末期的六大症狀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熬夜不會爆肝!但B、C肝炎會變成肝癌
體重減輕、腹痛、黃疸、長期疲倦 醫提醒當心肝癌警訊
肝癌轉移胃 標靶藥物、免疫治療、真光刀三管齊下有效
男肝腫瘤切除後 醫師交待他戒花生和隔夜飯
逾40歲 每年腹部超音波
190萬B肝帶原者要救 陳建仁籲放寬B肝抗病毒藥物使用
預防肝癌靠這招 88%異常都可被揪出
肝基會免費「腹超」三小時服務近兩千人 異常率高達88%
萬人迷王光輝過世 專家:肝癌高危險群應定期篩檢
王光輝、吳孟達、金庸…這些名人都因肝癌逝世!醫籲3大關鍵防肝癌
王光輝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免疫治療+抗血管新生標靶 醫揭晚期肝癌組合療法
根除早期肝癌 醫師建議腹腔鏡熱頻燒灼手術
2021癌症論壇/影像確診+消融手術 力求早期根治肝癌
估千萬人肝癌風險高 肝基會呼籲全民「每年超一次」
沒症狀也會罹肝癌 年做一次腹部超音波保健康
猜你喜歡
癌症蟬聯40年死因冠軍 「老化+低溫」導致死亡率增
消化不良就醫竟中「癌王」 腹內胰臟腫瘤達8.4公分
40歲朱俐靜「乳癌」逝 醫曝年輕族群易惡化原因
50歲後開始有不適症狀 攝護腺肥大會變成攝護腺癌嗎?
維他命B3能預防皮膚癌嗎?皮膚科醫學會有指引
乳癌成文明病每36分鐘增1例 妙齡女4大問題釀病纏身
乳癌拖2年乳房內鈣化如「降雪」斑駁 醫苦勸治療才改善
把硬塊當粉刺,竟變9公分腫瘤!一位乳癌患者的教訓:「怕痛」,最後可能才要命
預防口腔癌 醫師:留意五大症狀速就醫檢查
8旬老嫗胃噁心原是罹癌!經醫檢查竟與她愛吃這個有關
常常胃痛會不會是胃癌?醫師曝胃癌最大危險因子
自然療法踩土吸地氣拒化療 半年內胃癌惡化
醫病天地/泌尿腫瘤 腹腔鏡手術療效佳
晚期肝癌免疫組合延命大突破 無奈高藥費阻礙治療路
50歲男血便以為「痔瘡出血」 竟是直腸腫瘤
營養狀況是抗癌關鍵!營養師:治療期補熱量 恢復期均衡吃
無痛換水大腸鏡 揪息肉效果更好
再生醫療超級昂貴 CAR-T新藥抗癌費用逾千萬元
乳癌患者副作用致手指僵硬 針灸及中藥調理後緩解
何時該切除食道?醫師詳解食道癌手術過程及術前術後照顧
我是癌友9/厭世、孤獨、我要活下去:找人聊聊的重要性
婦人沒抽菸卻咳血得肺鱗癌 靠多重療法才撿回一命
月經不規則、停經後出血 醫籲:盡速就醫
海扶刀精準度大躍進!國衛院模擬技術縮短40倍手術時間
台灣乳癌近一成不到40歲 定期影像檢查才能及早發現
檳榔汁吐掉就不會罹癌? 醫師:纖維摩擦口腔也會癌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