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姚建芬/屏東市】
外子教職退休12年了,他有原發性高血壓30年,心律不整、心房顫動,做過心房電燒手術。平日生活作息嚴謹,不菸不酒,天天打網球或慢跑。
101年6月,外子忽然舉步維艱,身體傾斜,拿筷、湯匙都吃力,警覺是否中風了,趕緊就近到署立醫院掛急診。照過CT、MRT,醫師確定宣告:肺腺癌轉腦瘤,前額大葉惡質性腫瘤,壓迫運動神經,以致手腳軟弱無力。
青天霹靂,外子與我雖難過,仍靠信仰,鎮靜面對病魔挑戰,決定接受微創手術,割除腦部腫瘤,感謝上帝和醫師,一切平安順利。
之後,一連串治療,21次腦部電療、吃肺癌標靶藥物,一年後,再接受肺臟腫瘤割除手術,而後回到署立醫院作化療,接力賽似的,環環相扣,兩年之間,在醫院穿梭不停歇。終於今年3月,療程告一段落,醫師宣告:腫瘤已經被控制住了。
目前,外子生活回歸平靜,早晚到公園散步,飲食輕淡,每日五蔬果加營養補充品。
喜樂的心是良藥,將生命交給上帝,醫治交給醫師,與癌和平共存。值得感謝的是,家人與教會會友的支持和代禱,尤其是能在地老化,在住家附近治療,不用遠赴高雄,舟車勞頓,節省金錢、時間、體力,真是政府一大德政。
【2014/10/10 聯合報】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