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被喻為癌中之癌,近年來死亡率穩居十大癌症之首,國內每年新增1萬1000名肺癌患者,死亡人數則近9000人,每四至五名患者被診斷確定時僅一人能開刀,隨著醫療進步,醫師鼓勵患者不要放棄,即使已至晚期,透過標靶藥物,仍可活得久、活得更好。
台灣臨床腫瘤醫學會理事長、新光醫院健康管理部主任高尚志指出,30年前晚期肺癌患者治療,可說是束手無策,如不能開刀,存活期幾乎不到半年;含鉑類化療加入治療後,因副作用大,且反應率僅三分之一,患者生活品質極差。
第一代標靶藥物艾瑞莎「上皮細胞生長因子接受體」(EGFR)抑制劑問世,對晚期轉移性肺腺癌患者,有如魔術子彈直接擊殺癌細胞,曾有原已奄奄一息患者,使用後腫瘤縮小。
高尚志表示,治療晚期轉移性肺癌的標靶藥物包括艾瑞莎、得舒緩、妥復克等三種,用在第一線,各有優缺點,健保均提供給付;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最近通過第三代標靶藥物,針對肺癌抗藥性患者治療,讓病患及醫師多了一項新選擇。
高尚志指出,現有三種標靶藥物在反應率、無惡化存活期上,並無明顯差異,醫師選擇時,需評估患者病情、身體狀況,瞭解病人最適合用什麼藥物,才能達到有效控制的目標。
「病人耐受性仍然是決定用藥的關鍵」高尚志說,與化療相較,標靶藥物副作用明顯較小,但每個病人耐受性不同,醫師需謹慎評估,協助患者選擇最適合的藥物。例如,使用艾瑞莎的患者建議定期監測肝功能;得舒緩則因劑量較高,常見副作用為頭皮紅疹、睫毛倒插、甲溝炎等;妥復克副作用為腹瀉,不少患者一天拉十幾次,必須減輕藥物劑量。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