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慈濟醫院研究中草藥治腦癌 登上《自然》期刊
花蓮慈濟醫院致力於中西醫合療研究,不但用當歸開發治療腦癌新藥,更研究出「奈米當歸」西藥鼻噴劑,增加治療效果,還有近期開發以中草藥治療治療新冠肺炎等研究,成果發布在科學期刊《NATURE》上,希望能增加病患痊癒的機會。
《NATURE(自然)》 是世界上最早的科學期刊之一,深具學術權威及名望。這次在期刊10月份「焦點」中,聚焦傳統中醫藥主題,花蓮慈濟醫院、上海中醫藥大學及廣東暨南大學獲邀,撰寫專文分享在各自學術領域的研究與發現。
慈濟醫療團隊從2006年起,開發以生物材料攜帶當歸西藥治療腦癌的新藥,設計奈米外殼以利藥物停留在細胞內,這項新藥在動物的試驗結果,增加2.44倍的存活率,目前正進行第二期臨床試驗。不僅關鍵技術取得多國專利,更通過美國FDA及台灣食藥署認證。
慈濟醫院長林欣榮指出,西藥強調標靶治療,但癌細胞有數千個基因突變,也就是有數千個標靶,難以治療,研究團隊發現中藥具有多重標靶治療,達到身體內部「陰陽平衡」、「祛邪扶正」的特點。
另外,在期刊內,慈濟醫療團隊發表以茉草、艾草為例,成功對抗新冠病毒的基礎研究成果。慈濟醫院副院長黃志揚說,研究顯示,用茉草、艾草等製成的淨斯本草飲,不但能改善糖尿病代謝,更具有對抗多種新冠病毒突變株的潛力。而在這波新冠肺炎疫情中,慈濟醫院將淨斯本草飲,供確診的病人使用,有效幫助改善新冠肺炎病情。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普丁臉頸腫脹疑似罹甲狀腺癌?醫:出現5症狀要提高警覺
口腔癌患者吞嚥說話困難 語言治療、營養諮詢可改善
口腔正常卻流鼻水 確診竟是口腔癌三期腫瘤竄向鼻竇
中年男長期鼻塞、鼻涕帶血絲 檢查確診罕見癌症
拔完智齒疼痛難忍竟釀口腔癌 醫:超過2周要盡速就醫
最短命癌症!醫:頭頸癌發病時間早 死亡平均59歲
年逾萬人罹頭頸癌 口腔頻潰瘍、吞嚥卡卡快就醫
三立董事長林崑海頭頸癌病逝 醫:不手術難撐過2年
口腔癌大腫瘤占據看不到嘴唇 移植重建
臉長惡性腫瘤遮住嘴唇 醫耗時12小時移除、重建唇部
頸部發現腫塊並持續變大 醫正子攝影追出扁桃腺癌
那些數據教會我的事/體內缺乏這種酵素 喝酒易提高罹癌風險
一年3000人死於口腔癌 為何多年檳榔轉作成效有限?
《寄生上流》朴素丹年僅30歲罹甲狀腺乳突癌! 醫揭「7危險徵兆」:幾乎都是女性
口腔癌要命 吸菸嚼檳榔須定期篩檢
每年3000人死於口腔癌 亂吃這東西傷嘴又致癌
《綜藝大熱門》資深樂手食道癌病逝!罹癌者9成為男性,初期無明顯症狀
癌症治療後嘴痛難耐 北醫專家:誤信這些偏方恐加重
三成口咽癌染HPV病毒 台大長庚名醫:男性要打HPV疫苗
影/電療後…他1天暈3次倒垃圾人也倒 中榮推健康護照
喝水嘴角流出被當顏面神經麻痺 轉診檢出下頷腺癌四期
聲音沙啞5個月,一查竟是癌? 醫師提醒:不痛不癢的聲音嘶啞最危險, 超過2週就要查!
口腔癌患者有苦難言 疫情期間靠視訊復健減緩退化
頭頸癌好發中壯年 延遲治療增死亡風險
「最短命的癌症」 頭頸癌6成發現已晚期!口腔癌、鼻咽癌最常見,症狀差異比較
口腔癌患者5苦說不出 陽光基金會助病友重拾笑顏
頭頸癌/免疫+化療 優於標靶+化療
頭頸癌疫中斷就醫 腫瘤速變大
男吞嚥困難 拖半年檢查發現罹扁桃腺癌
口腔癌術後照護 留意管路 小心積痰
猜你喜歡
肺癌沒症狀需要開刀嗎?開刀會不會有後遺症?醫師詳解早期肺癌患者疑惑
老翁腹股溝腫脹近30公分 檢查發現惡性脂肪肉瘤
余苑綺癌末卻無法再化療 余天曝將採最新型「熱療法」
生命故事/回歸本質,癌症遠離 改變人生的大好機會
為什麼是我得到肝癌?肝功能異常就是肝癌?醫師詳解肝癌原因及篩檢方式
生命故事/從抗癌生活走回平凡日常 那些癌症教會我的事
隆乳怕乳房攝影或切片消風 醫:填充物不會受損
血便以為是痔瘡!直到內褲一片血漬…才診斷發現是直腸癌四期
生命故事/謝謝您,我很好 抗癌之路因您而勇敢
生命故事/擁抱希望 我的正能量向你靠近
要價不菲 細胞療法治癌 注意三要點
我是癌友8/孩子,媽媽生病了:該讓他們知道多少?
生命故事/用我的故事給你溫暖 請不要怕,換我給你力量
癌友悲喊「病不起」 余天籲成立癌症藥品基金給付新藥
普丁臉頸腫脹疑似罹甲狀腺癌?醫:出現5症狀要提高警覺
生命故事/重拾生命的信心 罹癌後我學會與自己對話
5旬婦乳癌切除乳房自卑2年 重建乳房恢復自信
一群人比一個人走更遠…有癌友團體相伴的抗癌路,更無畏
癌友病不起 余天催設癌症藥品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