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病天地/面對癌症 前基隆議員熬過來了
基隆市前市議員韓良圻去年被檢查出罹患口腔癌,腫瘤大約4公分,醫師判定為第4期。他抱著「該面對就面對」的態度,配合醫師安排,完成化學治療及放射線治療期程;台北慈濟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高偉堯說,癌症患者接受化、放療得靠自己熬並撐過去,韓在他眼中是很堅強的病人。
去年3、4月間,韓良圻發現口腔傷口遲沒癒合,過了1個多月嘴巴只能張開約1指寬度。他說,年輕時有吃檳榔,42歲才戒掉,「心裡有數」,馬上就醫。醫師檢查韓良圻口腔腫瘤約4公分大,雖未發現遠端移轉,但因侵犯腦部局部區域,判定為4期。
韓良圻說,他沒有埋怨「為什麼是我?」因為人生總不可能都是順境,遇到壞事也要接受,該面對就面對。他先接受6次化療,希望腫瘤縮小後再開刀未能如願,接著拔掉12顆牙齒做放射線治療,期間做多次核磁共振、切片檢查,狀況都不錯,現在只需定期追蹤,生活慢慢恢復正常。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頭頸癌晚期患者藥物二擇一 醫病陷兩難
頭頸癌患者重返社會 盼政府拉一把
防口腔癌 菸檳族滿30人 即派醫師到場篩檢
40歲壯男吸菸嚼檳榔得口腔癌 手術取小腿骨與皮膚重建
老農忽失聲 醫師懷疑兩大習慣害他二期喉癌
口腔癌術後衝擊生活品質 「床邊復健」助病人回歸生活
晚期頭頸部癌患大利多 免疫療法列一線治療新選擇
頭頸癌專題/用藥二擇一 頭頸癌治療讓醫病兩難
頭頸癌專題/未強制積極早篩 口腔癌病患20年內仍多
頭頸癌專題/顏面毀損、溝通困難 頭頸癌患者難返職場
頭頸癌專題/想和太太拌嘴 喉癌患者 半年學會食道語
你我隨時都在碰! 「這樣東西」每天使用30分鐘就可能致癌
擺脫臉部巨大腫瘤黑暗人生!動脈注射化學療法見好轉
健康醫點靈/常吃檳榔危害多 醫籲定期篩檢
口腔癌篩檢量掉4成 菸檳族快受檢
都知道檳榔不好,為何就是戒不掉?癌症個管師點出病患3迷思
火燒心檢查 發現食道癌前病變
悔不當初!口腔癌治療5年沒事 抽菸、嚼檳榔又復發
戴口罩聞到口臭 竟是鼻咽癌、口腔癌
味覺改變、嘴張不大當心癌前兆! 牙醫公布口腔癌10大變化
白白的東西是口腔癌嗎?醫師解析門診常見的口腔黏膜狀況
南投中年男子右耳長期疼痛 一檢查竟是扁桃腺癌
紅唇族少了 口腔癌新增個案卻增2倍
應酬養成的壞習慣 讓他罹患咽喉癌失去喉頭
口腔癌治療準則改寫 存活率增3成
他嘴巴痛到睡不著 一開口醫嚇傻:口腔、舌頭都潰爛了
長庚改寫國際治療建議 口腔癌T4b期手術存活率增三成
世界檳防日 國健署:長期檳菸酒民眾 罹癌風險高10.5倍
口腔癌仍嚴重 檳癌聯盟籲政府重視預防、訂專法
他原本帥如李志希加劉德華 嚼檳榔罹癌如今變這樣
猜你喜歡
少年3度罹癌恐切半張臉 單親爸戶頭剩4百善心協會全出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愛吃辣、飲酒、喝熱湯恐釀食道癌 這些不良習慣也要戒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活越久就會得!從攝護腺癌中存活 那些被閹割的男人們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議員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吳淡如也驚爆「疑似肺癌前期」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血尿不會痛沒關係?醫:膀胱癌8成有無痛性血尿,還有其他這些症狀更要留意
血尿是膀胱癌唯一症狀 這二種人要特別注意
台灣大腸癌地圖出爐 雲嘉南200人就有1人居冠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台中榮總食道癌病友會登場 抗癌鬥士分享抗癌6年經驗
頭頸癌晚期患者藥物二擇一 醫病陷兩難
胃口差、吃不下以為感冒別輕忽 當心是胃癌警訊!
預防攝護腺癌 男逾50歲應做PSA檢測
晚期胃癌主要症狀:胃口差、體重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