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癌發生率相對低、卻很致命。一方面因為部分癌細胞生長快速,一方面則因藥物難穿透血腦障壁,影響藥物對大腦疾病的治療,國內研究讓治療出現曙光。中央研究院經由老鼠實驗發現,靜脈注射極低劑量的血管生長因子,能打開血腦障壁,並將奈米化療藥物微脂體小紅莓(LipoDox)有效輸送至腦瘤部位,可提升兩倍存活期。
負責這項研究的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謝清河表示,上述研究成果已在台灣取得專利,即將進行臨床試驗。這個技術還能被應用於其他大腦疾病,可望提升更多大腦疾病的治療效率。
這項研究去年12月刊載於美國化學會奈米雜誌,謝清河今天率研究人員藍迪尉、李庚融、台大醫院外科醫師田郁文等人發表研究成果。
謝清河說,血腦障壁會阻隔多數藥物,以最致命的膠質母細胞腦瘤為例,高達98%的靜脈注射化療藥物會被阻擋在外,無法到達腫瘤產生療效,只有不到5%的病人可活超過五年。臨床上有較好血腦障壁穿透性的化療藥帝盟多(Temozolomide),卻會讓近七成腦癌病人的癌細胞產生抗藥性,如何讓好藥成功穿越血腦障壁成為關鍵。
謝清河說,血管生長因子會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讓血管中的水分等物質跑出去。2012年一篇研究意外發現,心臟注射血管生長因子後,大腦血管滲透的情況比其他組織高很多,可短暫但明顯地增加奈米粒子通過血腦障壁的程度。
謝清河突發奇想,或許可將這個發現應用於腦部核磁共振顯影與化療藥物輸送。研究團隊透過老鼠實驗,證實靜脈注射極低劑量的血管生長因子(每克體重注射1.5奈克),可在45分鐘後短暫地打開血腦障壁,增加血液循環中奈米粒子、造影劑、抗體與微脂體化療藥物等物質進入大腦,進入劑量約是以往的3.5倍;且血腦障壁會可約兩小時內自動關閉,以免讓危險物質進入大腦。
為進一步了解進入的藥物是否能有效治療腦癌,研究團隊以血管生長因子結合化療藥物微脂體小紅莓治療癌鼠,發現藥物進到腫瘤的劑量達13.6倍,可讓腫瘤迅速縮小,且沒有明顯副作用,甚至可將癌鼠的平均壽命自40天延長至80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