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後大姨媽又來 6旬婦以為回春卻是癌症找上門
很多女性都有生理期不穩定的問題,但有時月經亂來,甚至在停經後才來可要小心了,有可能是癌症在給你發訊號。
59歲的陳阿姨育有一兒一女,現在退休在家,夫妻恩愛,兒孫滿堂,生活幸福美滿。這樣貌似愜意的生活背後,陳阿姨隱藏著一個不為人知的苦惱—— 告別多年的“大姨媽”又來了!
2年前的某一天,陳阿姨發現內褲上出現了血跡,以為是告別了6年的“大姨媽”突然造訪了。這難道是我的身體迎來“第二春”?陳阿姨跟老伴開玩笑,笑稱自己是“枯木逢春”要逆生長的節奏了。剛開始,陳阿姨沒怎麼理會它,每次都是墊張衛生紙就算了。但時間一長,陳阿姨發現了自己的情況和普通的“大姨媽”有些不同。
陳阿姨的“大姨媽”並不是每月固定的來光顧,而是沒有規律的出血。有時來的量很多,有時卻是滴滴答答……時間更是不固定,還曾出現過“大姨媽”一個月都賴著不走。但除了來“大姨媽”之外,陳阿姨身體上並沒有感覺到有任何的不舒服。
直到今年的10月底,持續性了2年不規律“大姨媽”,陳阿姨終於決定要去醫院看看。婦產科醫生讓陳阿姨做了檢查,診斷為子宮內膜癌!宮內的腫物已經自由長到了直徑達6.3cm,來醫院的時候已經是癌症中晚期了。
醫生解釋,子宮內膜癌早期患者沒有明顯不適,常常會披著“月經紊亂”外衣,讓人忽視其存在。像陳阿姨這樣,拖了很久才去醫院的大有人在,此時往往已經是內膜癌晚期。
子宮內膜癌早期很難被發現,但可能會出現以下症狀:
1.陰道流血2.絕經後陰道流血,佔65%-70%
3.未絕經女性月經過多、經期延長或月經紊亂。
4.陰道排液,約佔25%,呈血性液體或漿液性分泌物,合併感染時呈膿血性,惡臭。
5.下腹疼痛及其他:宮腔積血或積膿時可引起下腹脹痛及痙攣樣痛,癌腫浸潤周圍組織或壓迫神經時可出現下腹及腰骶部疼痛。晚期可出現惡病質。
子宮內膜癌高發人群
50~59歲圍絕經期內(圍絕經期是指婦女絕經前後的一段時期)的婦女。
子宮內膜癌發病因素
① 少孕、少產、未育
② 月經初潮早
③ 絕經晚
④ 體型肥胖
⑤ 糖尿病等高長期處於高雌激素環境刺激
醫生提醒:一旦發現“大姨媽”亂來,且出現上述情況就要趕緊去醫院篩查。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2021癌症論壇/卵巢癌易復發 精準醫療助延緩
奇美醫10年子宮頸癌篩檢12萬3千多人 早期發現1300多人
子宮內膜癌為圓媽媽夢冒生命危險治療 植胚胎成功產子
久沒愛愛不用做抹片?國健署破迷思
30歲以上女性快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方馨:花不到6分鐘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消除子宮頸癌 婦癌專家:讓小男生也接種公費HPV疫
熟女腹漲便秘糞細如筷 竟是卵巢癌末期
性愛跟香菸一樣危險?WHO:癌症死亡人數20%起因於性交流
孕期青梅竹馬老公偷吃 8年後罹子宮頸癌的她最後悔這事
卵巢癌易復發 標靶藥物助延緩
子宮內膜癌移轉肺部 54歲女接受單孔胸腔鏡肺葉切除術
自然孔腹腔鏡手術興起 醫:縮短住院但得自費
85歲阿嬤肚子圓鼓鼓 手術取出2.5公斤水瘤
中年發福、小腹變大不以為意? 當心「沉默殺手」找上門
卵巢癌子宮頸癌新藥首納給付 婦產醫:不滿意但可接受
子宮頸抹片檢查得上婦科診療台 這五件事最好避免!
女星發現子宮頸病變 醫:非罹癌籲女性可做抹片等檢測
三防線防子宮頸癌 國健署籲女性勿因疫情而忽略定檢
初期症狀與腸胃道疾病超像! 40歲以上女性要慎防「無聲癌」
別小看分泌物! 沉默婦癌初期5情況最易被忽略
不只更年期後易得卵巢癌 醫師提醒6大危險族群要注意
卵巢癌、子宮頸癌末期存活率低 健保首次給付標靶藥
兩鐵挑戰、懷孕罹癌生孩子 她們用生命重新定義 : 癌症是生命特別的禮物
子宮頸癌早期症狀易混淆 妳檢查了嗎?
卵巢癌腹腔鏡手術人數前10名醫院
中國附醫/免疫治療搭化療 卵巢癌病患反應良好
猜你喜歡
莫名胃口差、常脹氣小心是胃癌! 醫警告:這些用餐習慣恐增罹癌風險
不再是「餓死癌細胞」?科學家發現癌細胞沒那麼愛吃糖
被視為自由基剋星的抗氧化劑 為何在某些時刻反而促發癌症?
身體出現6症狀,恐是腎臟快壞了!醫示警:有三高者風險暴增
檸檬、芝麻油、無糖優格...就可打造抗癌體質!日本癌症權威獨創「防癌飲食8法」
輕斷食、生酮飲食助抗癌?權威期刊《Science》有初步答案
為什麼化療會讓身體變虛弱?從戰爭中獲得啟發的治癌「毒藥」
天天外食便秘 他洽公順便免費篩檢竟大腸癌第一期超吃驚
5年存活率是關鍵!治癌醫曝癌症治療前先做7件事
抗癌最佳典範!哈佛癌症醫師每天吃什麼預防疾病
注意身上不尋常黑痣防癌 專家揭多數人忽略的部位
50歲女不菸不酒 竟一口氣長出10顆原發性肺癌
「阿信」編劇淋巴癌逝世 醫師:出現3症狀要及早就醫
癌友累到不想治?恐罹患癌疲憊!一量表自我檢測
揪「老男人癌」轉移元凶 國衛院領先全球發現攝護腺癌ROR2基因作祟
羅瑩雪乳癌逝世 醫師:這類乳癌3年內復發可能僅活2年
女子臉腫脖子脹「高音唱不上去」 就醫檢查竟是肺癌上身
高燒不退竟是血癌 醫師提醒出現這四個徵兆要留心
羅瑩雪乳癌病逝/乳房痛和乳癌有關嗎?醫師教你簡單判斷乳房痛原因
大腸鏡檢查會痛嗎?專科醫師一次破解常見5大疑問
2021癌症論壇/晚期肺癌第一線 標靶治療超前部署
便祕7天竟是大腸癌 醫師做大腸支架解病痛
攝護腺癌早期沒症狀 泌尿科醫師:注意3大危險因子
蕭彤雯揪出0期肺腺癌!胸腔科醫提醒留意5不明顯症狀
你累了嗎?高達92%癌患因治癌而出現癌疲憊
男子罹泌尿道上皮癌 放射合併化學治療奏效
2021癌症論壇/肺癌治療策略解密 標靶接力延長存活
長年乳頭凹陷想做整形 組織切片化驗卻檢出乳癌原位癌
只輸北韓!台灣肺癌發生率亞洲第2 抽菸、環汙是危險因子
胃癌分期症狀有哪些?專科醫師詳解胃癌治療方式
七旬男得肺癌2次仍能打高球 醫:早發現、個人化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