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療期間常出現食慾不振、體力下降、疲倦等「食體倦」症狀都是體內發炎的警訊,許多癌友對飲食存有迷思,營養不良、免疫力不佳持續發炎,預後表現也與「炎值」息息相關,40個月存活期來看,炎值低患者,近7成可以存活超過40個月,然而炎值高患者,僅剩不到1成。
基隆長庚醫院營養科林奕岑營養師說,其中最常見誤以為罹癌治療期間需要吃清淡,但其實治療期間需要適時補充肉類,保持體力,為了維持免疫力,人體需要大量生成白血球紅血球,蛋白質量也需要高一點。「清淡應該是治療完成後的飲食重點。」
癌友營養迷思之一是「只要維持過往熱量,喝高蛋白粉就足夠」,但林奕岑說,癌友對於熱量、營養組成、抗炎EPA等需求都與一般民眾不一樣,所以只補充單一營養是不夠的,市售的高蛋白粉通常熱量較低,不符合癌症患者營養攝取。
林奕岑建議,癌友的飲食重點是「高熱量、高蛋白」治療需消耗大量體力與熱量,癌友每公斤需攝取30大卡以上;高蛋白質部分,癌友需攝取常人1.2至1.5倍蛋白質,維持體重肌肉質量。
另外,癌友也會誤認為低醣飲食可以餓死癌細胞,但林奕岑強調,減少醣類攝取只會餓到正常細胞,造成體力不足無法繼續治療,據國內研究發現,當醣類低於40%總熱量(低醣)、高於70%總熱量(高醣)飲食皆會增加癌症患者的死亡率,強調均行飲食才是王道。
因此也完全不贊成療程中的癌友選擇超低醣類攝取的生銅飲食,防彈飲食正夯,不少癌友會被身旁的親友說服開始嘗試,但林奕岑說,低醣類高脂肪會造成癌友食慾降低,不例癌症患者於營養素的充分攝取。
還有一個常見迷思是「只要是Omega-3都可以抗發炎」,林奕岑說,Omega-3是一種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含有兩種營養素EPA和DHA,各自功能不同,但研究發現,魚油EPA對於癌友抗炎效果,一天兩克能幫助感善發炎,降低治療副作用。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