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氣養陰藥方 減化療副作用
【台灣新生報/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
傳統化療的選擇性殺傷作用較差,常引起骨髓抑制。北市聯醫林森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在研討會中指出,針對患者紅血球、白血球與血小板減少,中醫以補氣、補血及益氣養陰的藥材或方劑輔助治療,減輕毒副作用。
許中華表示,改善紅血球減少,多予黃耆、黨參、當歸、龍眼肉、熟地、阿膠、鹿角膠,枸杞子等組合;而白血球減少,多考慮補氣為主,以黃耆、沙參、黃精、女貞子、枸杞子、菟絲子、雞血藤,山茱萸等藥材組合為主;血小板減少則考慮女貞子、山茱萸、生地、升麻,茜草根等。具體用方,仍需由醫師針對個別狀況通盤考量。
化療藥物或放射線引起骨髓抑制時,血液中的各式血球常有不同程度的減少,血小板數目及功能下降,醫師指出,此時可用中藥方劑搭配其他藥物調理病患體質。中醫輔助治療癌症時,主要需留意患者血球指標,不少傳統化療藥品產骨髓抑制,削弱免疫,減少白血球數目,若中醫輔助治療得當,通常可以穩定患者的血球指標。
中醫認為血球減少多屬於氣血兩虛,多用黃耆、黨參補氣,搭配阿膠、雞血藤、等來改善。至於血小板減少,常伴隨各種出血症狀,中醫多稱為氣不攝血或血熱妄行,中醫除也常用補氣藥外也可加入涼血止血藥。
每位癌症患者的用藥皆應個別化選擇,即便食物的搭配也有技巧;骨髓因化療放射線影響,受到抑制,體力較差時,醫師建議可食甘溫補脾養血之品,如紅棗、桂圓肉、扁豆、山藥等。用藥、飲食、生活的配套策略正是中醫輔助癌症治療的精隨。
【記者萬博超/台北報導】放射線反應被中醫歸為一種熱毒表現。林森中醫院區醫務長許中華表示,對於放射治療後局部熱痛反應,可藉中藥如虎杖、白蘚皮、黃柏,黃連等煮水濕敷,避免皮膚潰爛。
許中華在研討會中指出,放射治療後也常見肺炎、膀胱炎、直腸炎,頸部僵硬等表現。視主要放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副作用,內服藥則多以竹葉石膏湯、清燥救肺湯、甘露飲,玉女煎搭配其他藥材加減應用。放射治療主要針對無法切除或不適手術的患者為主,但放射線難免造成損傷,適度使用中藥則幫助抗放射損傷。
部份進行腫瘤放射治療的患者因難忍放射性皮膚炎,而放棄治療,過去中醫界研究認為利用清熱解毒藥煮水濕敷或蘆薈凝膠都能發揮一定的效果,有助減少患者放射治療的皮膚副作用,避免病患放棄治療。放射性皮膚炎剛開始容易出現類似太陽曝曬後的症狀,但嚴重者可能出現濕性脫屑即發炎反應。
放化療主要目的是抑制期持續擴散。然而惡性腫瘤是複雜的疾病,特徵為異常細胞的失控生長,並由原發部位向它處擴散,如無法控制其擴散,可能侵犯要害器官並引起衰竭,最後導致死亡。除頭髮、牙齒和指甲,人體幾乎所有的器官和組織、細胞都可能發生腫瘤。

台灣新生報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每5位癌友就有1人死於營養不良! 癌症營養補充迷思大盤點
癌症、帕金森氏症,很多是吃出來的!腸胃科名醫提醒:8惡習是禍首
防癌不可少「植化素」!血液腫瘤科醫師教蔬果怎麼吃最好
八成五癌患營養不良 影響療程
八成五癌患營養不良 醫師說不利抗癌
「斷食療法」可以治療癌症嗎?建議遵循飲食6要點
胰臟癌元凶是「糖」!少吃甜就沒事? 1情況風險是別人的6倍
黃豆到底能不能吃?教授告訴你黃豆是致癌還是抗癌
抗癌最關鍵/變瘦、好累、沒胃口 EPA改善慢性發炎
為什麼他不想吃/是對食物恐懼 還是照顧者給的壓力?
化療有6種副作用讓病人胃口差 營養師提供進食解方
罹患癌症有什麼食物不能吃?營養師教你吃對食物抗癌
低醣、優脂、高蛋白避免發炎 近年癌症營養趨勢
避免發炎轉癌 專家提供抗癌餐盤
咖啡可以減緩大腸癌進展? 研究發現:咖啡中的多酚可能具抗氧化和消炎作用
韓柏檉的抗癌餐盤 面對面告訴你
癌從口入不是謠言,是真的! 吃飯時6個習慣超NG,你可能每天都在做
為咖啡正名!研究:每天喝咖啡可提高晚期大腸直腸癌患者生存率,四杯及以上效果更佳
癌友疲憊吃不下別輕忽 身體發炎恐延誤救命
癌友飲食五迷思 醫:吃錯炎值高40個月存活率恐僅一成
飲酒致癌,卻難免小酌怎麼辦?這種方法可以降低風險
香噴噴的燒烤令人難以抗拒,卻暗藏致癌危機 家醫教你3招健康吃!
食品添加物、防腐劑...台灣人罹肺癌 可能是吃出來的
癌症很多是吃出來的!營養專家傳授防癌5秘訣,教你吃這些食物抗發炎
癌症時鐘不斷快轉 營養師提醒多吃蔬果少吃加工品
癌友營養補充可改善化療不適 這個成分詢問度最高
不想加速癌細胞增長 專家提醒飲食6件事絕不能偷懶
癌友新冠肺炎期間 6招飲食提升保護力增加存活率
熱湯、熱茶就是要趁熱喝? 溫度高於65℃等於讓食道癌從口入
猜你喜歡
大腸癌如何預防?《JAMA》千萬人研究:多吃3類食物
吳孟達肝癌病逝/早期通常沒症狀 發生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肝癌如何避免?
港星吳孟達肝癌去世 醫師建議國人盡早做這件事
35歲女背酸痛竟是乳癌骨轉移 醫師提醒輕熟女注意
港星吳孟達肝癌過世 醫:晚期發現大多撐不過一年
女大生吃藥調經期一年未改善 就醫才發現罹子宮內膜癌
結婚2年老公就罹癌!陳月卿:癌症,是包裝很醜的禮物,為我們帶來了幸福感
起初只是肩頸痛 婦人不抽菸、無家族史卻檢出罹肺腺癌
治胰臟癌新曙光! 中研院偕中醫大合成胜肽分子抑制轉移
邰肇玫:癌後愛上自己的每一面 才能幫人打氣
自費治癌 保單夠支付嗎?
兩次罹癌,復發又骨轉移 歷經四次生死的奇蹟人生!
女性要保護好自己! 如何減少或避免子宮頸癌的發生? 醫:確實做好3件事
陳昇爆患口腔癌 醫警示:嘴破逾2周未癒已響起罹癌警訊
抗癌成功的人都吃什麼?日名醫教你抗癌飲食8重點
產官學攜手打造精準醫療 供六癌病友全方位基因檢測
女子健檢發現甲狀腺結節不處理 5年後惡化為甲狀腺癌
經實驗認證!一張圖看懂該多吃的防癌食物金字塔
兄弟皆肝癌逝,才發現自己是高危群!他依2準則,讓癌症晚10幾年才來報到
洋蔥!夫為癌妻拜託醫生「這件事」 萬人暖哭:真的嫁對人
癌症精準醫療計畫 6種癌患可望免費基因檢測
30歲以上女性快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方馨:花不到6分鐘
肺癌先行 次世代基因定序 擬納健保
北醫大AI助醫師3分鐘揪肺癌 成果登自然通訊期刊
兩男命運大不同 PSA升高=攝護腺癌?應定期追蹤保健康
北榮研究;免疫療法+口服抗病毒藥 治B肝肝癌更有效
你是口腔癌高危險群嗎? 口腔癌前病變黏膜異常愛注意
久沒愛愛不用做抹片?國健署破迷思
大腿骨痠痛 竟是攝護腺癌4期
揮別癌症陰影擁抱人生夢想 崔咪:「可怕的不是死亡,而是沒有目標的活著。」
擔心疫情不就醫!男腹痛掛急診 竟是大腸癌併發腸穿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