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more

大家都在看

more

疾病百科

more

我要投稿

內容提供合作、相關採訪活動,或是投稿邀約,歡迎來信:

udn/ 元氣網/ 癌症/ 抗癌新知

唐獎得主看癌症發展 將成慢性病非絕症

第三屆唐獎生醫獎得主德魯克爾今天表示,早在百年前,得到感冒、腸胃炎等感染性疾病等於絕症,但在現代已是稀鬆平常的疾病,他認為,致命的癌症未來也將成為可控制的慢性病。

唐獎教育基金會今天上午邀請第三屆唐獎生技醫藥獎的3名得主來台分享研究與貢獻,他們透過釐清腫瘤細胞訊息傳遞路徑,研發阻斷路徑、使腫瘤失去養分的標靶藥物,讓癌症不再是絕症。

東尼.杭特(Tony Hunter)講題「酪胺酸磷酸化的發現、藥物與無限可能」;布萊恩‧德魯克爾(BrianDruker)講題「癌症標靶治療的典範—伊馬替尼」;約翰‧曼德森(John Mendelsohn)則委託安德森癌症中心學術副校長洪明奇演講「表皮生長因子受體作為標靶—從實驗室到臨床成功」。

杭特是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The Salk Institute forBiological Studies)生物學教授,並且是酪胺酸激(酉每)抑制劑(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 TKI)研究領域的鼻祖。

杭特表示,早年科學界普遍認知,只有絲胺酸(Serine)和蘇胺酸(Threonine)兩種胺基酸可以被磷酸化,直到1979年他在一項實驗中,意外發現蛋白質酪胺酸也能被磷酸化,也是細胞訊號傳導和(酉每)活性調控的關鍵步驟之一。

這項研究也讓世人對「細胞活動如何被調控」有了全新認知,他表示,一旦酪胺酸激(酉每)發生突變,將使細胞不斷生長演變成惡性腫瘤,這項研究替後人開啟治療癌症大門,找出更多創新治療癌症的方法。

杭特指出,後來的研究發現,若能以小分子或抑制劑阻斷酪胺酸激(酉每)的活性,就能阻止癌細胞生長,是治療癌症的有效方法,直到一個多月前,已有45種已核准的激(酉每)抑制劑,其中有32種是酪胺酸抑制劑,越來越多標靶藥物臨床試驗開始進行。

杭特說,雖然他早在19世紀就找到致癌關鍵因子,但直到2000年以後才漸漸有藥物問世,顯示研究是非常花時間的,他也以自身經歷鼓勵年輕學子,繼續深耕醫學研究,造福後人。

「突破的確很花時間」,德魯克爾表示,回顧100年以前,當時凡是被診斷為肺炎、腸胃炎等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幾乎等於罹患絕症。

不過,這100年以來,各國公共衛生觀念逐漸升高,建置汙水下水道等設備,20世紀以後冰箱的出現也讓水和食物更安全,治療上也能以抗生素殺死細菌,很多疾病甚至有疫苗可使用,讓傳染性疾病可以及早預防、治療,不再是致命疾病。

「能找到原因,就能找到治療的方法」,德魯克爾強調,現代的癌症就像是100年前的感染性疾病,未來100年間可能陸續有新藥、新療法問世,讓稚致命的癌症成為慢性病,透過預防、及早治療,挽救寶貴性命。

惡性腫瘤 標靶藥物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

課程推薦

延伸閱讀

猜你喜歡

贊助廣告

商品推薦

猜你更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