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基因檢測上線 精準治癌免花冤枉錢
精準醫療正夯,用藥之前,透過基因篩檢,可以精確預估治療效果,北榮與國內生技業者攜手成立「癌症基因體醫學實驗室」,成功研發出治療大腸直腸癌、肺癌以及全面性癌症標靶藥物等新技術,「預估有效,再用藥」,大幅提高標靶藥物、免疫療法等治療效果。
該項產學合作計畫主持人、北榮病理檢驗部主任周德盈表示,每個癌友的腫瘤基因表現不同,透過個人化基因檢測,就能協助醫師選擇最適當標靶用藥,避免無效醫療,甚至可預測未來復發的風險。
台北榮總昨天上午宣布癌症標靶用藥檢測服務正式上線,各類癌症患者及臨床醫師均可透過此工具,了解當前最適合的用藥,增加癌症治療策略的選擇,只要對症下藥,癌症也可能為一種可控制的慢性病。
周德盈指出,目前以肺癌、乳癌、大腸直腸癌、皮膚癌為主。此外,透過全面性用藥評估,就可了解任何一種標靶藥物對於癌友的治療有效率,讓癌友治療時,不必走冤枉路,花冤枉錢。
北榮與麗寶生醫於2012年成立了「癌症基因體醫學實驗室」,計畫以次世代高通量基因定序技術,做為個人化癌症基因伴隨式診斷的平台,提供癌症患者精準醫療服務。
以往癌症標靶用藥基因檢測價格昂貴,平均約需15萬元,有些還需送至國外檢驗,北榮這套檢驗平台已經取得許可認證,年初台北市政府也審核通過基因檢測服務費用,約三萬元,造福許多癌友。
延伸閱讀
同類文章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篩檢除菌就能預防胃癌 衛福部考慮支持高風險群普篩
20歲女性每月要自我檢查一次!乳房超音波、X光攝影...各項檢查的費用比較
紅脣族口腔黏膜篩檢有用嗎? 過來人這麼說....
國衛院化療複方SLOG 治胰臟癌 存活期延長2倍
癌患化療放療易傷口腔黏膜 護理師教這樣照顧防口腔黏膜炎
選對時間運動防癌效果更好!《國際癌症期刊》:降低2癌風險
癌細胞數目不到3.5億個之前,影像學通常看不到!名醫揭「關鍵這項檢查」一定得做
口腔細菌的大本營在舌苔 但為何專家建議別用漱口水或牙刷刷舌苔?
大多數癌症真的沒原因嗎?肥胖、維他命D不足等都可能致癌,只是你沒警覺
胰臟癌AI偵測 揪出1公分腫瘤
獨步全球!國輻中心新技術 6分鐘檢驗出10種癌症
癌友可打流感疫苗?醫師解析接種疫苗最好時機
肥胖是健康崩壞推手 這13種癌症都與肥胖脫離不了關係
抗老防癌第一道防線!每天規律做一件事可降20%罹癌風險
基因檢測治癌 高醫成效不錯
李健逢:癌症次世代定序檢測在精準醫療的角色
張文震:從臨床端,看進入精準醫療的挑戰與解方
李伯璋:基因篩檢浪潮 健保給付癌症類別與基因突變全癌症的策略
林東燦:精準醫療時代的兒童癌症診斷治療
石崇良:邁向精準醫療時代 檢測的管理策略
王正旭:精準醫療的益處與困境
善用生物相似藥 減輕病友與健保負擔
兒癌治療新突破 不限定癌症而以基因突變為治療方向
生命與金錢的拔河!「次世代基因定序」助癌症病患爭取治療時間
癌症不是那一種癌症 揭開癌細胞基因秘密的打怪冒險之旅
每一種癌症都會骨轉移嗎?發生了怎麼辦?醫師圖文解說
每天規律運動30分鐘 可降低20%罹癌風險!
血尿快就醫 泌尿道腫瘤早期發現根治率高
去年揪3.1萬癌前個案 國健署籲民多利用四癌篩檢
猜你喜歡
少年3度罹癌恐切半張臉 單親爸戶頭剩4百善心協會全出
腸躁症會變大腸癌? 兩者差異比一比!醫警告「3情況」最好快就醫
不讓大腸鏡白做 醫師教你做檢查前如何清腸最乾淨
愛吃辣、飲酒、喝熱湯恐釀食道癌 這些不良習慣也要戒
連4年健檢正常竟罹肺癌? 醫師曝原因:X光不一定看得到
鍾沛君肺癌開刀 醫師許文虎籲有家族史40歲做LDCT
鍾沛君右肺異常開刀 醫師告訴你肺結節到底是不是肺癌
朱俐靜曝罹癌!6個乳癌好發族群 這些人每月要自我檢查
鍾沛君肺腺癌出院 醫提醒:有家族史 更要警覺
腹痛以為消化不良 卵巢癌逾5成確診時已為晚期
肺癌及早發現是關鍵 男子不抽菸竟因空汙罹癌靠這檢出
名醫蔡俊明:一期肺癌患者幾乎都是健檢意外發現
早期發現治癒率9成 5天5千人連署肺癌篩檢普及化
攝護腺癌可以不治療? 醫師分析「低度風險攝護腺癌」的治療選擇
吃對也能減少罹癌率!《JAMA》發現降低肺癌機率達33%的飲食法
大腸直腸癌可預防 出現7大高風險症狀別輕忽!
活越久就會得!從攝護腺癌中存活 那些被閹割的男人們
癌症時鐘快轉11秒 大腸癌連13年蟬聯十大癌症之首
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權威醫:一等親家族史及早篩檢
女性罹患肺癌人數 首度超過大腸癌
議員鍾沛君疑肺癌今開刀 吳淡如也驚爆「疑似肺癌前期」
吃不下、消化不良是胃癌前兆 醫:避開飲食地雷可預防
血尿不會痛沒關係?醫:膀胱癌8成有無痛性血尿,還有其他這些症狀更要留意
50後好發「癌王」胰臟癌!醫:留意背痛、上腹痛常見8徵兆
頭頸癌患者重返社會 盼政府拉一把
台灣大腸癌地圖出爐 雲嘉南200人就有1人居冠
預防子宮頸癌 接種疫苗保護力有10年
血尿是膀胱癌唯一症狀 這二種人要特別注意
台中榮總食道癌病友會登場 抗癌鬥士分享抗癌6年經驗
預防攝護腺癌 男逾50歲應做PSA檢測
頭頸癌晚期患者藥物二擇一 醫病陷兩難